《清平乐》

时间: 2025-01-19 16:53:51

山明水嫩。

潇洒桐庐郡。

极目风烟无限景。

说也如何得尽。

自怜俗状尘容。

几年断梗飘蓬。

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石孝友 〔宋代〕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说也如何得尽。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山水明净的美景,潇洒的桐庐郡尽收眼底。远望无边的风烟景色,真是无法一一说尽。自我怜惜这俗世的模样,几年来如同断梗飘浮的蓬草。若是严陵的风知道我的心情,恐怕只会笑着问我东风的去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明水嫩:形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 潇洒:形容人的气质洒脱,也可指景色的悠然自得。
  • 极目:向远处眺望。
  • 风烟:指自然景色中的云雾、烟霞。
  • 自怜:自我怜惜,感叹自己的处境。
  • 俗状尘容:世俗的模样,尘世的容貌。
  • 断梗飘蓬:比喻漂泊无依,形容生活的无奈。
  • 严陵:指历史上著名的严陵,可能与东风有关。

典故解析:

“严陵”是指古代一个地方,与东风相关的典故可能指代春风或送别的情景。这里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词人,以其作品清新脱俗而著称,尤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词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又有豪放洒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山水相依的环境,诗人在此时感受到自然之美,同时又对世俗生活感到无奈,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桐庐的秀美山水。首句“山明水嫩”直接引入了优美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受。接着,诗人极目远眺,所见的“风烟无限景”让人心生向往,仿佛置身于无尽的美景之中。然而,诗人紧接着感叹“说也如何得尽”,显示出对自然之美的无奈和无法尽述的感慨,似乎在揭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

后半部分,诗人自怜于世俗的尘容,隐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思索和无奈。通过“几年断梗飘蓬”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漂泊与孤独。最后一句“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则是对自然的调侃,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使整首词在幽怨中透出一丝轻松的幽默。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洒脱,又有深思,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明水嫩:描绘了清新的山水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潇洒桐庐郡:表现了桐庐的洒脱与自然之美的和谐。
  • 极目风烟无限景:远望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表达了无限风光的广阔。
  • 说也如何得尽:感叹美景之多,无从言尽。
  • 自怜俗状尘容:自我感慨世俗的模样,让人感到无奈。
  • 几年断梗飘蓬:隐喻漂泊的状态与无依无靠的生活。
  • 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若严陵的风能理解我,恐怕也只会以笑对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几年断梗飘蓬”,形象地描绘出漂泊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如“严陵知道”,将自然赋予人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与抒发个人情感,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无奈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桐庐:代表理想的栖息地,既是地名也是诗人的精神寄托。
  • 风烟:象征生活的变幻与无常。

文化内涵: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常常与隐逸、自由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明水嫩”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破败的村庄
    • B. 清新的山水
    • C. 烟雾弥漫
  2. 诗人在词中感叹“说也如何得尽”,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己的处境
    • B. 美景的无法言尽
    • C. 自然的变化
  3. “几年断梗飘蓬”比喻了什么?

    • A. 成功
    • B. 漂泊无依的生活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清平乐》《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诗歌史》
  • 《词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