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
作者:周密
枯桑委地成死灰,
蘋洲客雁号朝饥。
崦嵫急景寸辉薄,
夜半霜痕着绡箔。
金寒翠薄千尺台,
笑梅一笛临风哀,
佳人佳人来不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枯萎的桑树就像死去的灰烬,漂泊在水上的雁儿因饥饿而鸣叫。山峦在急促的日光中显得光辉微弱,半夜的霜痕沾染了轻薄的纱帛。寒冷的金色阳光照射在千尺高的台面上,梅花在风中轻轻哀鸣,仿佛在呼唤心爱的女子,问她是否会来。
注释:
- 枯桑:枯萎的桑树,象征衰老与凋零。
- 蘋洲:指水边的洲滩,水草丰美的地方。
- 崦嵫:指山峦的意象,代表着遥远的高峰。
- 绡箔:轻薄的纱帛,象征柔弱与脆弱。
- 金寒翠薄:金色的寒光照耀,翠绿的颜色显得微薄,展现出冬日的景象。
- 佳人:指心爱的女子,表达对情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常与冬季相联系,表达诗人在严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佳人”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爱与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权,号孟庵,南宋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洞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表现了冬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景象,诗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爱情的向往。全诗以“枯桑”开篇,直观地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紧接着“蘋洲客雁号朝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饥饿的主题。山峦的急景和夜半的霜痕犹如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形成了对比。
在情感的表达上,最后两句“笑梅一笛临风哀,佳人佳人来不来”则突出了诗人的期待与无奈。笑梅似乎在轻声呼唤着心中的佳人,但又显得无比渺小与无力,反映出一种情感的复杂与深邃。这种对比与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与情感的层次感,让读者在品味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枯桑委地成死灰:描绘了冬天树木的枯萎,象征生命的结束。
- 蘋洲客雁号朝饥:雁声哀鸣,表现出冬天食物的匮乏。
- 崦嵫急景寸辉薄:急促的日光照耀在山峦上,光辉显得微弱。
- 夜半霜痕着绡箔:半夜的霜痕在纱帛上显现,象征脆弱。
- 金寒翠薄千尺台:寒冷的阳光照射在高台上,凸显出冬季的清冷。
- 笑梅一笛临风哀:梅花在风中轻声哀鸣,带有一种凄凉的美。
- 佳人佳人来不来:对心中佳人的思念与期待,反映内心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金寒翠薄”与“笑梅一笛”,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意象分析:
- 枯桑:象征生命的衰败。
- 客雁:代表孤独与漂泊。
- 霜痕:象征着寒冷与孤寂。
- 梅花:寓意高洁与坚韧。
- 佳人:象征爱与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枯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春天
D. 希望 -
“佳人”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心上人
C. 自然界的美
D. 冬天的景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周密的《拟长吉十二月乐辞》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周密更强调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饮酒的豪情与个体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