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可惠看灯蟹》
时间: 2025-01-19 13:4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天上妖蟆食天目,怪语空号玉川客。
万古何伤明月明,可笑妖蟆终受磔。
又不见人间痴蝶掩夜灯,焦头烂额恃己能。
烹煎不免取奇祸,亏蔽徒取人之憎。
二虫何知乃至此,飞走不能逃一死。
附炎触热正可怜,喘杀人间褦襶子。
草泥夜黑溪火明,挺矛衷甲方横行。
举烽止博褒姒笑,投阱何异长平坑。
我怜公子本无罪,人之不仁非自致。
便为移封到酒泉,唤取曲生同一醉。
白话文翻译:
你看天上的妖蟆在吞食明月,怪声空喊着“玉川客”。
万古以来明月依然明亮,可笑的是那妖蟆终究要遭受惩罚。
再看人间的痴蝶在夜灯下翩翩起舞,自己得意忘形,结果反而焦头烂额。
即使烹煎,也免不了招来奇祸,徒然招人厌弃。
这两种虫子怎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飞走也无法逃避一死。
附着在炎热之上实在可怜,喘息着在世间如同褦襶子一般。
黑暗的草地上溪水明亮,挺着矛的士兵在这里横行。
举起信号来止住博褒姒的笑声,陷阱何尝不是长平的坑呢?
我怜悯那位公子本无罪,世人的不仁并非他自致。
就这样被调往酒泉,唤来曲生同醉。
注释:
- 妖蟆:传说中的一种蛤蟆,象征贪婪或无知。
- 玉川客:指代道士或隐士,常在古诗中提及。
- 痴蝶:比喻自我陶醉的人,形容其愚蠢和无知。
- 褦襶子:古代一种衣服,形容人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
- 博褒姒:博和褒姒是古代人物,涉及权力和美色的故事。
- 酒泉:古地名,常用作隐喻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他的风格简洁、明快,常带有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沈仁可惠看灯蟹》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界和人间的现象,表达了对人性无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愤懑与无奈。
诗歌鉴赏:
周密的《沈仁可惠看灯蟹》是一首充满讽刺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妖蟆和人间痴蝶的命运,展现了他对世人的批判和对人性无知的深刻洞察。诗中“天上妖蟆食天目”意在揭示那些贪婪之人对美好事物的侵蚀,而“痴蝶掩夜灯”则反映了自以为是的愚昧。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情感深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感慨。
周密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那些无知而自私的人们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无辜者的同情和怜悯。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不仅对公子表达了怜悯,也在指责社会的不公。这种情感的对比,使诗句更加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天上妖蟆食天目:引入妖蟆的形象,象征那些贪婪的人。
- 怪语空号玉川客:揭示妖蟆的无知,空喊不实之词。
- 万古何伤明月明:尽管万古不变,明月依旧美丽。
- 可笑妖蟆终受磔:讽刺妖蟆最终会遭受惩罚。
- 又不见人间痴蝶掩夜灯:引入人间的痴蝶,象征愚蠢之人。
- 焦头烂额恃己能:描绘其因自以为能而遭遇的困境。
- 烹煎不免取奇祸:暗示自私行为终将招致祸害。
- 亏蔽徒取人之憎:揭示因自私导致的他人厌恶。
- 二虫何知乃至此:批判无知的生物不懂自己的命运。
- 飞走不能逃一死:无论如何逃避,最终都难逃厄运。
修辞手法:
- 比喻:妖蟆和痴蝶分别比喻贪婪与愚蠢的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平衡,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虫子赋予人类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妖蟆和痴蝶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无知与社会的不公。诗人对公子的怜悯和对贪婪者的讽刺,表达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蟆:象征贪婪与无知。
- 痴蝶:象征愚蠢与自以为是。
- 明月:象征美好与真理。
- 夜灯: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妖蟆”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贪婪
- B. 聪明
- C. 勇敢
- D. 无知
-
“痴蝶掩夜灯”的含义是?
- A. 追求光明
- B. 自以为是的愚昧
- C. 追求自由
- D. 享受生活
-
作者对公子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怜悯
- C. 讽刺
- D. 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欣赏与感悟。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主题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古典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