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姨归新安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3:33:37

絮语不能尽,归来未几时。

双亲惜儿去,白发又丝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姨归新安 其三
任玉卮 〔清代〕
絮语不能尽,归来未几时。
双亲惜儿去,白发又丝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无限思念和惆怅。作者感慨于言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虽然离别不久,但亲人在心中的印象却是深刻而持久的。双亲对孩子的离去充满了不舍,白发渐增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注释:

  • 絮语:轻声细语,指的是细小的聊聊,表达了言语的不足。
  • 归来:指的是亲人返回的时机,带有期待和不舍。
  • 双亲:父母,表示对父母的深厚情感。
  • 惜儿去:父母对于孩子离去的惋惜之情。
  • 白发:象征年老和时间流逝,表达了对父母健康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玉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后因战乱迁居南方。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朋友或亲人即将离去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其的依依不舍。时代背景上,清代社会动荡,家人之间的离别与重聚更为珍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却情感深厚,透过寥寥几句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离别的伤感。诗的开篇用“絮语不能尽”表现了言语的无力,显得十分真实。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难以用言辞表达,反映出作者对亲情的珍视与不舍。

“归来未几时”则揭示了时间的短暂与珍贵,离别后的重聚成为一种期待,却又伴随着内心的惆怅。接下来的“双亲惜儿去”带出了父母对孩子深切的关怀与不舍,展现了家庭关系中浓烈的情感纽带。最后一句“白发又丝丝”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敏感捕捉,暗示着父母的年迈,不仅是对离别的惋惜,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传达,向读者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绪,既有对亲情的感恩,也有对时间无情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絮语不能尽:言语虽多,但表达不尽内心深情。
  2. 归来未几时:离别并不久,情感依旧深厚。
  3. 双亲惜儿去:父母对孩子离去的惋惜之情。
  4. 白发又丝丝:岁月渐渐流逝,父母的白发增多,象征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絮语”和“归来”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象征:白发代表着父母的年老与时间的流逝,使情感更为深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亲情展开,表现了对亲人深切的眷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唤起读者对家庭关系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絮语:细腻而无力的言语,象征情感的细腻。
  • 双亲:家庭的象征,体现亲情的深厚。
  • 白发:岁月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相聚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絮语不能尽”表达了什么? A. 表达情感的无力
    B. 亲人的快乐
    C. 离别的欢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双亲惜儿去”,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__

  3. 判断题:诗中的“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

  1. A
  2.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任玉卮的《送陈姨归新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离别的惆怅,但任玉卮更侧重于亲情的细腻,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地涉及家国情怀与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