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东亭,或题杜司户亭子)
作者:贾岛 〔唐代〕
床头枕是溪中石,
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过夜半,
独闻山雨到来时。
白话文翻译:
在床头靠的是溪边的石头,
井底的泉水流向竹林下的池塘。
过夜的客人还未入睡,
只听见山中雨声渐近。
注释:
- 床头:床的头部,这里指的是床的靠枕。
- 枕是溪中石:用溪流中的石头作枕头,形容床头的安静和自然。
- 井底泉:井底的泉水,指从井底流出的水。
- 竹下池:竹子下的池塘,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
- 宿客未眠:过夜的客人还没有入睡。
- 独闻山雨到来时:独自听到山中雨水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人居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静谧夜晚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843年),字阮籍,号梦窗,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贾岛与李白、杜甫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贾岛隐居的生活中,诗人可能是寄居在某个村落的亭子里,深夜未眠,感受自然的声音与气息。作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夜晚的感受。
诗歌鉴赏:
《宿村家亭子》是一首描绘夜晚宁静、自然之美的诗作。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宁静的环境:床头的石头和井底的泉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自然和谐。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逸的乡村夜晚氛围,仿佛听到了竹林间的水声和微风拂过的声音。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入对宿客的描写,未眠的状态反映出一种孤独却又宁静的心境,山雨的声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和温柔,同时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意境,体现了贾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床头枕是溪中石”:枕头用溪水中的石头,暗示自然环境的亲近。
- “井底泉通竹下池”:描述井水流向竹下的池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宿客未眠过夜半”:深夜未眠的客人,表达一种孤独的感受。
- “独闻山雨到来时”:听到远处山雨的声音,增强了自然的临近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前面描绘环境,后面描绘情感。
- 意象:用“溪中石”、“竹下池”等意象营造出安静的夜晚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贾岛的隐逸情怀。
意象分析:
- 溪中石: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简单。
- 竹下池:代表了宁静和和谐的环境。
- 山雨:既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床头枕是溪中石”的意思是?
A. 枕头是溪水
B. 枕头是石头
C. 枕头是溪中的石头
D. 枕头是竹子 -
诗中提到的“宿客未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厌倦 -
诗中“独闻山雨到来时”意指什么?
A. 听到山中的动物
B. 听到雨声
C. 看见雨来临
D. 听到风声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贾岛的《宿村家亭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题材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自然与人居的和谐。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景物的细致描写,而贾岛则更关注情感的流露。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