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
作者: 贾岛 〔唐代〕
原文展示:
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
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
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水边汲水时的情景,水声滴落如同琴音。草木与石淙交融,砚台上留有海潮的痕迹。远处的山色并不遥远,蝉鸣声尚未热闹。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在夜晚徘徊,田间的禾苗在西方的原野上生长。
注释:
- 寒水: 冷却的水,常用于描写自然环境的清冷。
- 长绳: 形容汲水时的绳索拉得很长,传达出汲水的艰辛。
- 丁泠: 水滴落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水声清脆。
- 草通石淙脉: 草木与石淙的脉络相连,表达自然的和谐美。
- 砚带海潮痕: 砚台上有海潮留下的痕迹,暗示与海的连接。
- 岳色: 指远处的山色,象征着自然的广阔。
- 蝉声: 蝉鸣,代表夏季的到来。
- 劳思: 劳作的思念,表达了对田间工作的挂念。
- 苗稼: 种植的禾苗,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诗词背景: 贾岛,字阮籍,号天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其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这首《送乌行中石淙别业》写于他在石淙的别业,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寒水长绳汲”描绘了汲水的场景,水声如琴,清脆悦耳,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接着,草木与石淙的脉络相连,显示了自然的和谐美。砚台上的海潮痕迹,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隐喻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一句,描绘了远处山色的朦胧与蝉鸣的稀疏,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最后,诗人思绪回到当下,思念田间的禾苗,表达了对农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贾岛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水长绳汲”:表现了汲水的艰辛和环境的寒冷。
- “丁泠数滴翻”:水滴声如乐音,渲染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 “草通石淙脉”:草木与水流相连的意象,表现自然的和谐。
- “砚带海潮痕”:砚台上的痕迹,暗示着与海的联系,表现对自然的眷恋。
- “岳色何曾远”:山色近在眼前,表现对自然的亲近感。
- “蝉声尚未繁”:蝉鸣声未曾热闹,暗示时间的静谧。
- “劳思当此夕”:在夜晚思考劳作之事,表现对生活的关心。
- “苗稼在西原”:禾苗在西方生长,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音韵的搭配,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农业的关注,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寒水: 象征清冷和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岳色: 山色的描绘,代表自然的美。
- 蝉声: 暗示夏季,传递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
- 苗稼: 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表现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丁泠”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水滴声
C. 风声
答案: B -
诗人对什么事物表达了思念? A. 朋友
B. 田间的禾苗
C. 自然风光
答案: B -
诗中“岳色何曾远”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远离自然
B. 对自然的亲近
C. 无所谓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贾岛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贾岛更注重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深度,而王维则更倾向于简约的意境与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
- 《贾岛诗词研究》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贾岛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