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桃源/如梦令》

时间: 2025-01-07 23:54:16

西湖辟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

诗成兴未休。

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桃源 / 如梦令
作者: 曹遇 〔宋代〕

西湖辟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
诗成兴未休。
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诗人乘着小舟在湖上游玩,享受着清凉的夏日,心中无拘无束地与白鸥嬉戏。十里荷花的香味弥漫,仿佛能够飘送到仙境般的瀛洲。山的光辉像是要流动一样,诗人心中充满了浩荡的歌声和悠远的思绪。即使诗作完成,兴致依然未减,清风明月仿佛也在劝留他。琴声悠扬,伴随着万籁俱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注释:

  • 辟暑:消暑,避暑的意思。
  • :划船的工具,舟的桨。
  • :亲近、嬉戏的意思。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
  • 思悠悠:思绪绵长,意境深远。
  • 未休:尚未停止。
  • 清风明月:清爽的风和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意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遇,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气息浓厚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和自然美。曹遇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宴桃源》创作于夏季,诗人游览西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宴桃源》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的开头以“西湖辟暑棹扁舟”引入,立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凉的夏日场景,诗人独自一人,乘舟游湖,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渗透着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情感。接下来的“忘机狎白鸥”,则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悠然,似乎在与自然亲密接触,忘却世俗的烦恼。

“荷香十里供瀛洲”句中,荷花的香气如同仙境的气息,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接连描绘的“山光翠欲流”更是将自然的美与流动的画面结合,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美感。最后几句,诗人对歌声、琴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留恋与珍视。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湖辟暑棹扁舟:在西湖上划着扁舟消暑,描绘出轻松的游玩情景。
  2. 忘机狎白鸥:心中无忧,随意地与白鸥玩耍,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3. 荷香十里供瀛洲:十里之外的荷花香气,仿佛能飘送到理想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4. 山光翠欲流:山色如翠,仿佛在流动,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活力。
  5. 歌浩浩,思悠悠:歌声浩荡,思绪绵长,表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6. 诗成兴未休:诗作完成,兴致依旧未减,传达出创作的乐趣与激情。
  7. 清风明月解相留:清风明月似乎在劝说诗人留在这美好的时光。
  8. 琴声万籁幽:琴声在幽静的环境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荷香十里”等,将荷花的香气与理想境界相连。
  • 拟人:清风明月“解相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歌浩浩,思悠悠”,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与悠闲的生活。
  • 白鸥:象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荷香:象征清新、自然的美好。
  • 山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清风明月:象征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什么? A. 黄河
    B. 西湖
    C. 长江
    答案: B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忧虑
    B. 放松
    C. 急躁
    答案: B

  3. “荷香十里供瀛洲”中的“瀛洲”象征什么? A. 现实
    B. 仙境
    C. 山林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江南春》与《宴桃源》均描绘江南的自然美,但《江南春》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宴桃源》则表现了夏日的清凉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人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