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阅秀水朱竹垞寄静怜词》

时间: 2025-01-19 22:32:47

东短接西长。

晁家小巷香。

代州城、最细花娘。

行四更当年十四,鸳水客,作鸳鸯。

送出雁门旁。

踟蹰广武乡。

上琶弦、更唱娥郎。

臂上不知朱十印,可尚在,在红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阅秀水朱竹垞寄静怜词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东短接西长。晁家小巷香。代州城最细花娘。行四更当年十四,鸳水客,作鸳鸯。送出雁门旁。踟蹰广武乡。上琶弦更唱娥郎。臂上不知朱十印,可尚在,在红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南北方接壤的景象,东边的河流短小,西边的河流延绵。晁家小巷中弥漫着花香,代州城中最细腻的花如同姑娘。回想当年十四岁时,夜晚的水边,我与鸳鸯共舞,送别恋人离开雁门。徘徊在广武乡,弹奏琶音更唱起那首动人的娥郎曲。手臂上的朱十印不知是否仍在,或许依旧留在那红色的襟袖上。


注释

  • 东短接西长:指东边的水流短促,西边的水流绵延,形象描绘了地理特征。
  • 晁家小巷香:晁家指的是某个地方,表示那里的气息芬芳。
  • 代州城最细花娘:代州城中最为细腻的花朵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 行四更:指夜深时分,四更为时辰之一,表现夜晚的幽静和思念之情。
  • 朱十印:古代用以表示某种身份或约定的印章,象征着记忆和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0-1632),字仲明,号白石,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其作品风格多变,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往昔青春和爱情的怀念,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开篇便通过“东短接西长”设定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使读者随即进入一种安宁的氛围。接下来,词人用“晁家小巷香”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那种温馨和亲切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里的春意盎然。代州城中的“花娘”则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体现了作者对年少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及的“行四更”,暗示了深夜的孤独与思念,夜色似乎更能激发人们对过往的感怀。后面的“鸳水客,作鸳鸯”,则通过鸳鸯这一意象,表达了爱情的甜美与无奈。在送别的场景中,雁门旁的徘徊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最后提到的“朱十印”则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印章既是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那段爱情的印记,尽管时光已逝,但情感依旧铭刻在心。整首词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短接西长:描绘地理特征与自然环境。
  2. 晁家小巷香:展现生活的温馨。
  3. 代州城最细花娘:象征青春与美好。
  4. 行四更当年十四:提及时间的流逝与怀念。
  5. 鸳水客,作鸳鸯:表达爱情的甜蜜与无奈。
  6. 送出雁门旁:表现送别的愁苦与惆怅。
  7. 踟蹰广武乡:徘徊于乡间,思绪万千。
  8. 上琶弦更唱娥郎:音乐的陪伴与情感的寄托。
  9. 臂上不知朱十印:印记的象征,代表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娘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增强了环境的亲切感。
  • 对仗:如“东短接西长”,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青春和爱情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思念,映射出人们在变迁中的无奈与情感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短西长: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对比。
  2. 小巷:代表温馨的记忆与乡愁。
  3. 花娘:象征青春与爱情的美好。
  4. 鸳鸯:爱情的象征,甜蜜而又脆弱。
  5. 朱十印:纪念与承诺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娘”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花朵
    C. 青春
    D. 以上皆是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朱十印”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中“东短接西长”表现的是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

  1. D
  2. 记忆与承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屈大均《唐多令》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怀念,但前者更强调自然与环境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1. 《明代词人屈大均研究》
  2.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