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06 05:00:15

石洞甭寒,柳烟吹散松风静。

日华光映。

翠水环云径。

道境多闲,不是人间景。

谈清净。

道师歌咏。

花转云房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曹勋 〔宋代〕
石洞甭寒,柳烟吹散松风静。
日华光映。翠水环云径。
道境多闲,不是人间景。
谈清净。道师歌咏。
花转云房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石洞里没有寒气,柳树的烟雾随风而散,松林中一片安静。阳光照耀,水面翠绿,环绕着云雾的小径。这里的道境显得悠闲,不像人间的景象。谈论着清净,道师在吟唱,花影摇曳映在云房之中。

注释:

  • 石洞甭寒:石洞里没有寒气,形容环境的温暖和舒适。
  • 柳烟:柳树发出的烟雾,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柔和。
  • 日华光映:阳光的光辉映照在大地上,描绘出明媚的景色。
  • 翠水环云径:青翠的水环绕着云雾的小径,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道境多闲:道教的境界十分闲适宁静。
  • 不是人间景:强调这里的景象与世俗的繁杂截然不同。
  • 谈清净:讨论或谈论清净的道理和境界。
  • 道师歌咏:道士在吟唱,表现出一种修道的氛围。
  • 花转云房影:花影在云房中摇曳,增添了诗句的灵动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生于宋代,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词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道教思想盛行的时期,作者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道教的清净理念,因而写下了这首诗,旨在表达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自然景象,诗中充满了道教的哲理与宁静之美。开头的“石洞甭寒”便立即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接着用“柳烟吹散松风静”描绘了春风轻拂的景象,柳烟与松风的交融,象征着自然中的和谐。

“日华光映”和“翠水环云径”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中景色的明亮与清新,阳光的照耀使得一切生机勃勃,水面与云雾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人通过“道境多闲,不是人间景”来表达一种超然的境界,强调道教所追求的内心宁静与外在自然的和谐,构建出一个几乎脱离尘世的理想空间。

最后几句“谈清净。道师歌咏。花转云房影”,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进行的修行与思考,诗人通过道师的吟唱,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花影与云影的交错,增添了一丝灵动,使得整个场景更为生动,仿佛让人置身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清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洞甭寒:描写环境温暖,给人以舒适感。
  2. 柳烟吹散松风静:表现春天的柔和,柳树与松树的静谧。
  3. 日华光映:阳光照耀,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4. 翠水环云径:青翠的水流环绕着云雾,展现自然的美丽。
  5. 道境多闲:道教境界的闲适,强调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6. 不是人间景:对比尘世的喧嚣,突出诗中境界的宁静。
  7. 谈清净:讨论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8. 道师歌咏:道士吟唱,体现道教文化的深厚。
  9. 花转云房影:动感的花影与静态的云房构成美丽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道教的境界,反映出心灵的追求。
  • 对仗:如“石洞甭寒”与“柳烟吹散”,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花影的转动似乎有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心灵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洞: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 柳烟:春天的生机,柔情。
  • 松风:稳重与宁静。
  • 日华:光明与希望。
  • 翠水:生命的源泉,清新。
  • 道境:追求的理想境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柳烟”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春天的柔和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2. “道境多闲”中“闲”字的意思是? A. 忙碌
    B. 宁静
    C. 热闹
    D. 寂寞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对人间繁华的追求
    B. 对自然与道教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春天的繁华与热闹,而《点绛唇》则强调了宁静与清净的境界,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前者是对热闹景象的赞美,后者则是对道教哲理的追求,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宋代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