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茅山张达道二首》

时间: 2025-01-06 05:15:47

茅岫藏清隐,诗仙秀格春。

道真渊有妙,素守峻能循。

鹤举秋声远,诗成句法新。

遥知游咏乐,下笔更如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岫藏清隐,诗仙秀格春。
道真渊有妙,素守峻能循。
鹤举秋声远,诗成句法新。
遥知游咏乐,下笔更如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隐秘清幽,表达了对诗人境界的赞美。诗仙在春天的气息中展现出他的优雅与风采。道理深邃而精妙,守正的品格也能引导人走向高尚的境界。白鹤在秋天的声音中高飞而去,诗句的组合也新颖独特。遥远的地方传来游吟的乐声,写作时的灵感更是如神助般涌现。

注释:

  • 茅岫:茅山的山峰,这里代表了清幽的环境。
  • 诗仙:指代李白,表现出其高雅的诗风。
  • 道真:道理真实而深刻。
  • 素守:坚守本分,素朴的品格。
  • 鹤举:指白鹤高飞,象征自由与高远。
  • 秋声:秋天的景象和声音,暗示时光的流逝。
  • 游咏乐:游玩吟咏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因其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茅山游历时的灵感所致,作者对山水的描绘不仅是景物的写照,也是对自我心境的反思与表达。茅山自古以来被视为道教圣地,诗人借此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茅山的清幽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曹勋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首句“茅岫藏清隐”勾勒出茅山的隐秘与宁静,暗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追求一种清净的生活。接着提到“诗仙秀格春”,不仅是对李白的敬仰,也表明诗人在春天的启迪下,感受到诗歌创作的灵动与美妙。

再者,诗中“道真渊有妙”一语,彰显了道教思想的深邃与智慧,强调了道德的坚持与崇高。之后的“鹤举秋声远”则通过白鹤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自由的精神追求,暗示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体悟。

最后“遥知游咏乐,下笔更如神”则表现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与自信,表明在自然的氛围中,写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仿佛是神灵的启示。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合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岫藏清隐”:茅山的山岫隐蔽而清幽,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诗仙秀格春”:在春天的气息中,诗仙(李白)显得更加风采动人。
  3. “道真渊有妙”:道理深邃而富有智慧,暗示修道的精妙之处。
  4. “素守峻能循”:坚守本分,并能遵循严格的道德标准。
  5. “鹤举秋声远”:白鹤高飞,象征着超脱和自由,暗示秋天的寂静与深远。
  6. “诗成句法新”:诗句的组合新颖独特,表现出创作的灵感。
  7. “遥知游咏乐”:远远地就能感知吟游的乐趣,抒发写作的快乐。
  8. “下笔更如神”:创作时灵感如神助,写作变得流畅自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道真渊有妙,素守峻能循”,呈现出工整的对仗工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鹤举秋声远”,用鹤的飞翔来象征诗人的高远志向。
  • 拟人:如“下笔更如神”,将写作过程人格化,体现灵感的神秘与奇妙。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尊崇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强调了在大自然的启迪下,创作灵感的涌现与个人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岫:象征隐逸与清净的生活。
  • 诗仙:代表诗歌艺术的高峰与追求。
  • :象征自由、高洁的精神境界。
  • 秋声:寓意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仙”指的是哪位著名的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茅岫”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繁华喧闹
    B) 清幽隐秘
    C) 热闹非凡

  3. “下笔更如神”中的“神”意味着什么?
    A) 速度
    B) 灵感
    C) 努力

答案:

  1. B) 李白
  2. B) 清幽隐秘
  3. B) 灵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和茅山张达道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的意境,均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的思想。但曹勋更加强调道教哲学的深邃,王维则更注重诗意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曹勋研究》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古诗词选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