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时间: 2025-01-14 17:22:52

楼上黄昏杏花寒。

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阮阅 〔宋代〕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白话文翻译:

在楼上,黄昏时分杏花凋寒。斜挂的月亮映照着小栏杆。
一对燕子飞来,两行归雁飞去,画角的声音渐渐消散。
绮窗后的人在东风中泪洒春间。
也应该如往昔那般,清澈的秋水,淡淡的春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杏花寒:形容杏花在寒冷春天凋谢的情景。
  • 斜月:指月亮斜挂,暗示时间已晚。
  • 画角声残:画角是古代一种乐器,声残表示音乐的余音未尽。
  • 绮窗:华美的窗户,象征着雅致的环境。
  • 盈盈秋水:形容水清澈明亮。
  • 淡淡春山:春天的山色清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 燕子征雁象征离别与归来,燕子为春天的使者,征雁则代表北归的旅程。
  • 画角声:常见于古代文人吟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阅,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常抒发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黄昏时分,正值春天,诗人借杏花凋谢的景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杏花、燕子与征雁,展现了一幅春天的凄美画面。开头的“楼上黄昏杏花寒”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也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杏花的凋谢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斜月与小栏干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燕子象征着春的归来,而征雁则代表了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变迁。最后“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绮窗后的人因春天的到来而流泪,似乎在怀念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整首词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作为结尾,回归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仿佛在暗示即便时光流逝,依然可以在心中保留那份清澈与淡雅。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代婉约派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上黄昏杏花寒:描绘了黄昏时分,楼上所见的杏花因寒冷而显得凋零,暗示了情感的凄凉。
  • 斜月小栏干:月亮斜挂,映照小栏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燕子和征雁的出现,象征着春天和离别,画角声的残响则加强了时间的流逝感。
  •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窗后的人在东风中流泪,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怀和对往昔的追忆。
  •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结尾以自然景色的描绘,回归到宁静与美好,象征对美好过往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杏花寒比喻情感的凋零。
  • 拟人:窗后的人似乎在与春天对话,体现了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燕子”与“征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燕子:象征春天的归来与希望。
  • 征雁:象征离别与回归的无常。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
  • 秋水与春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归来?
    A. 征雁
    B. 燕子
    C. 杏花

  2. “画角声残”中的“画角”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景象
    C. 一种情感

  3.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与怀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眼儿媚》与《如梦令》:两首词都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但《眼儿媚》更侧重于对春的感怀,而《如梦令》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
  • 《眼儿媚》与《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水调歌头》更加强调人生哲理,而《眼儿媚》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阮阅词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词人的作品及其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