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粥罢重投枕,灯残起读书。
闭门常自得,作计更谁如?
箭茁白於玉,棕花长比鱼。
盘餐有此味,勿怪食无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得。吃完粥后再度上床,灯光微弱时又开始读书。闭门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心中思考的事情又有谁能和我相比?箭杆在阳光下显得洁白如玉,棕榈花的生长比起鱼来更显得悠然。盘中餐食有这般美味,怎能怪我吃得不够呢?
注释
- 粥罢:指吃完粥,粥是简单的食物,表达一种朴素的生活。
- 重投枕:再度躺回枕头上,形容一种悠闲的状态。
- 灯残:灯光微弱,暗示夜晚或临近休息的时刻。
- 闭门常自得:独自关门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箭茁:箭杆成长,暗喻生长状态。
- 棕花:棕榈树的花,象征自然的生机。
- 勿怪食无余:别怪我为什么吃得不够,暗含一种对生活满意的态度。
典故解析
《村舍杂兴》并不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所展现的田园生活和自得其乐的情怀,反映了陆游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隐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呼应,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在诗歌、文人画、书法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争,诗风中常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战乱后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简朴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诗歌鉴赏
《村舍杂兴》展现了陆游在平静乡村生活中的情感世界,诗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人以"粥罢重投枕"开篇,描绘出一种闲适与安宁的生活状态,接着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追求知识。这样的生活虽简单,却充满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求和对外界喧嚣的淡然。
"闭门常自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独处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满足,似乎在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界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后两句,"箭茁白於玉,棕花长比鱼",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心态。最后一句“勿怪食无余”则以幽默的口吻强调了自给自足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诗人田园生活的理想图景,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粥罢重投枕:吃完早餐,安然返回床上,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自在。
- 灯残起读书: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再次点亮微弱的灯火,继续读书,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 闭门常自得:关上门,独自享受这一刻的安宁,显现出诗人的自我满足。
- 作计更谁如:思考的内容无人能及,暗示诗人内心的自信与独特的见解。
- 箭茁白於玉:箭杆在阳光下显得洁白,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棕花长比鱼: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盘餐有此味:饭菜虽简单却别有风味,反映出人对生活的品味与珍惜。
- 勿怪食无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
-
修辞手法:
- 对偶:如“闭门常自得,作计更谁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箭茁白於玉”,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排比:通过反复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现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粥:象征简单的生活与满足。
- 灯:象征知识的追求与思考。
- 箭:象征生命的力量与生长。
- 棕花:象征自然的繁荣与活力。
- 盘餐: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粥罢重投枕”意指什么?
- A. 吃完粥睡觉
- B. 吃完饭继续工作
- C. 吃完粥去外面玩
-
“灯残起读书”中“灯残”指的是:
- A. 灯光亮
- B. 灯光微弱
- C. 灯已经熄灭
-
诗人通过“闭门常自得”表达了什么?
- A. 不喜欢与人交往
- B. 喜欢独处的生活
- C.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陆游的《村舍杂兴》均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陶渊明更强调逃避现实的追求,而陆游则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满足与自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