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宿湖头寺》
时间: 2025-01-19 13:4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行宿湖头寺
作者: 陆游 〔宋代〕
卧载篮舆黄叶村,
疏钟杳杳隔溪闻。
清霜十里伴微月,
断雁半行穿乱云。
去国不堪心破碎,
平戎空有胆轮囷。
泗滨乐石应如旧,
谁勒中原第一勋?
白话文翻译:
我在篮舆上卧坐,经过黄叶村,
隐约的钟声在溪水那边传来。
清霜覆盖的十里路上,伴随着微弱的月光,
孤雁在云间穿行,显得十分零乱。
离开故国的心情让我无法承受,
平定边疆的梦想却只能空有其表。
泗滨的乐石想必还是如往常一样,
但谁能刻下我在中原的第一功勋?
注释:
- 卧载:卧在车上。
- 篮舆:一种轻便的轿子。
- 疏钟杳杳:稀疏的钟声,遥远而模糊。
- 穿乱云:在混乱的云间飞行。
- 去国:离开故乡。
- 平戎:平定边疆的战争。
- 轮囷:指的是军事才能或勇气。
- 泗滨乐石:泗水边的乐石,指一种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泗滨乐石”指的是泗水边的乐石,可能与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有关。陆游在诗中提到的“中原第一勋”或许是对自己军事成就的自嘲,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无奈和对个人成就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丘墟,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个人成就的自省。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悲凉,正是他一生作为文人和士人的深刻写照。
诗歌鉴赏:
陆游的《夜行宿湖头寺》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卧载篮舆黄叶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在夜行中,黄叶村的景象与疏钟声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诗人通过“清霜十里伴微月”的意象,将清冷的夜色与微弱的月光结合,产生一种孤寂的美感。此时,孤雁在“乱云”中穿行,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在后面的两句中,“去国不堪心破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内心的痛楚与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诗人又自嘲地提到“平戎空有胆轮囷”,表现出他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感。
最后,诗人提到“泗滨乐石应如旧”,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怀念,但又以“谁勒中原第一勋”结束,流露出对个人成就的悲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陆游对故国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载篮舆黄叶村:诗人乘坐篮舆,经过黄叶村,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 疏钟杳杳隔溪闻:钟声在溪水的另一边隐约传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清霜十里伴微月:清霜覆盖的十里路上,伴随着微弱的月光,表现出夜晚的清冷。
- 断雁半行穿乱云:孤雁在云间穿行,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去国不堪心破碎:离开故国,心情无法承受的痛苦。
- 平戎空有胆轮囷:平定边疆的勇气却无法实现理想,表现出失落感。
- 泗滨乐石应如旧:泗水边的乐石依旧,反映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谁勒中原第一勋:对自己未能获得应有的功勋的自我质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作漂泊的身影,象征着诗人的孤独。
- 拟人:清霜、微月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与生命。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个人成就的失落,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哀婉。
意象分析:
- 篮舆:象征旅行与不安的心情。
- 黄叶村:表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 清霜:象征清冷、孤独的心境。
- 微月:代表希望与梦幻。
- 断雁:象征思乡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篮舆”是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轿子
- C. 一种车
- D. 一种马
-
诗中“去国不堪心破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满足
-
诗的最后一句“谁勒中原第一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个人成就的质疑
- D.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有类似的离愁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游的《夜行宿湖头寺》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了离愁,但陆游的情感更为个人化,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家国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