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芮国器司业》
时间: 2025-01-19 21:3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岁淮边虏未归,诸生合疏论危机。
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
还朝此段宜先及,岂独遗经赖发挥。
白话文翻译:
往年在淮河边上,敌人尚未归还,许多学子聚在一起讨论国家的危机。
人才的衰竭才该引起重视,而士气的高昂却不应受到指责。
事无大小,还不如公论更为重要,贤士们不要与民心相违。
回朝后这段事情应该优先考虑,不仅仅是为了发扬遗留的经典。
注释:
- 往岁:往年的意思。
- 淮边:指淮河边,象征着边境。
- 虏:指敌人或敌军。
- 诸生:众多读书人或学子。
- 合疏:联合上书,表示意见。
- 士气:士人或士族的气节与士气。
- 公论:公众的意见或共同的看法。
- 众心:众人的心意。
- 还朝:返回朝廷。
- 遗经:遗留下来的经典。
典故解析:
- 淮边: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提及此地反映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 公论:强调了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公共意见的重要性,表现出陆游对士人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剑南诗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及民生的关怀,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边疆压力增大。陆游作为一位士人,深感国家危机,因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人才和士气的关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危机的反思以及对士人责任的强调,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开篇以“往岁淮边虏未归”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战乱不宁的背景,令人感受到那种紧迫感。接着,陆游提到“人材衰靡方当虑”,这是对当时人才匮乏的深刻忧虑,表明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而“士气峥嵘未可非”则传达出对士人精神状态的肯定,显示出希望的光芒。
后面几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万事不如公论久”,强调了公论的重要性,呼唤贤士们共同维护民心,呼应了前面的思考。诗的最后,陆游提到回朝后应优先关注国家大事,表达出他对治国理政的关切之情。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更在内容上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岁淮边虏未归:提到过去的岁月,边境的敌人尚未归来,暗示着国家的动荡。
- 诸生合疏论危机:许多学者聚在一起,提出对国家危机的看法,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
- 人材衰靡方当虑:人才的稀缺是当今应注意的问题。
- 士气峥嵘未可非:士人们的士气依然高昂,不应受到责备。
- 万事不如公论久:一切事务中,公论才是最为重要的。
- 诸贤莫与众心违:希望贤士们能够顺应民心。
- 还朝此段宜先及:回到朝廷后,这些问题应优先处理。
- 岂独遗经赖发挥:不仅仅是依靠经典的发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材衰靡”与“士气峥嵘”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展现了对公共事务的看重。
- 隐喻:用“淮边”象征国家的边疆安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关注国家危机,强调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以及在动荡中应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展现了陆游爱国情怀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边:象征国家的边境安全与危机。
- 诸生:代表了士人阶层和知识分子。
- 士气:象征国家和人民的精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淮边”指代的是哪个地区?
- A. 黄河边
- B. 长江边
- C. 淮河边
- D. 西湖边
-
“万事不如公论久”强调了什么?
- A. 个人意见
- B. 公共意见
- C. 经典文化
- D. 家庭责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昌龄《从军行》
诗词对比:
- 陆游《送芮国器司业》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陆游更强调士人的责任感,而杜甫则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华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