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时间: 2024-09-19 21:26:39

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作者: 司空曙 〔唐代〕

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野外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野客”自称,居住在铃阁之中,门口的人很少,显得冷清。身穿禽兽的冠饰,佩戴着龟印,显得与世无争。坐在身边,寒风阵阵,谈话时已是黄昏。苍生需要像太傅那样的贤人,而高山在那儿,却不容我轻易归去。

注释:

  • 野客: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铃阁:一种简单的居所,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
  • 重门:指大门,形容出入的人稀少。
  • 豸冠:用动物的毛发或羽毛制成的头饰,象征自然。
  • 谷弁:指山谷中的野人风格的服装。
  • 龟印:象征智慧和长寿的龟形印章,表明身份。
  • 寒飙爽:指凉爽的寒风,表现自然环境的清新。
  • 暮角微:指傍晚的角声,微弱的乐音。
  • 苍生:指百姓、人民。
  • 太傅:古代官职,负责教导皇室子弟,象征高尚的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约 700-760),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达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避乱世,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描绘“野客居铃阁”,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环境,重门紧闭,显得人迹罕至,营造出浓厚的隐逸气氛。接着提到“豸冠亲谷弁”,不仅反映出隐士的服饰独特,且传达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诗人通过“座右寒飙爽”,描绘出清新自然的气息,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苍生须太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隐士的生活虽然宁静,但心中仍挂念着世事,表现出一种道义担当。最后一句“山在岂容归”,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渴望归隐,但又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的牵绊,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野客居铃阁”:隐士在自然中栖居,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2. “重门将校稀”:门口出入的人稀少,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3. “豸冠亲谷弁”:强调隐士的自然风格,表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4. “龟印识荷衣”:象征智慧与长寿,暗示隐士的内在修养。
    5. “座右寒飙爽”:描绘自然环境的清凉,体现出隐士的宁静。
    6. “谈馀暮角微”:黄昏时分的轻声谈话,增添了几分温馨。
    7. “苍生须太傅”:表达对人民的关怀和对贤者的渴望。
    8. “山在岂容归”:隐士虽有归隐之心,但难以逃避现实的牵绊。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豸冠”与“龟印”,用动物与自然象征隐士的特质。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意象分析:

  • 野客:象征隐士,代表与世隔绝的人生选择。
  • 铃阁:隐士的住所,象征宁静与独立。
  • 寒飙:自然的清新,表现隐士的心境。
  • 苍生:人间百姓,体现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门将校稀”意指什么? A. 门口出入的人很多
    B. 门口出入的人很少
    C. 大门紧闭
    D. 门口有很多动物

  2. “苍生须太傅”中“苍生”指的是? A. 皇帝
    B. 文人
    C. 百姓
    D. 隐士

  3.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逃避世俗
    B. 完全无动于衷
    C. 期待荣华富贵
    D. 不想回归自然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暘》: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诗人在世事中的无奈与理想。

诗词对比

  • 司空曙与王维的隐士诗作对比:两者都表现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司空曙则更注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通过以上解析,诗人在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中,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