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
时间: 2025-01-04 07:3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日
作者: 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白话文翻译:
新秋的律令已经到来,萧条的景象自此开始。花朵在盛开时已经凋谢,柳枝的叶子也显得稀疏。淡淡的阳光并没有云彩的映衬,清风似乎是雨后留下的余香。卷起帘子,凉意悄然袭来,迎着扇子,暑气也随之消除。草地静谧,燕子在空中翻飞,波澜不惊的水面上,偶尔露出几条鱼。今天我们在这里游玩,写首诗的兴致如何呢?
注释:
- 律变:指四季的变化,尤其是律令的更替。
- 萧条:形容景象的凋零和冷清。
- 花酣莲报谢:比喻花儿在盛开时已然凋谢,莲花也已结束盛夏的景象。
- 澹日:形容阳光淡薄。
- 卷帘:指将窗帘卷起,表示室内外的变化。
- 散骑:指的是骑马游玩,散心的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字子云,号小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42年,卒于908年。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尤其擅长写秋冬季节的诗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立秋时节,表达了秋天来临时的萧瑟和宁静。诗人在这个季节里感受到自然的变化,结合个人情感,试图通过诗歌记录下这一刻的心境。
诗歌鉴赏:
《立秋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秋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以“律变新秋至”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节点,表达了季节的变换给自然带来的变化。接着,诗人通过“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描绘出花谢叶落的秋意,表现出浓厚的萧条感。此时,诗人通过“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清新气息。接下来,诗的意象逐渐丰富,“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在描绘室内环境的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于夏日炎热的厌倦与对秋日凉意的期待。
后面的两句“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则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秋天生机的一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感觉。最后,诗人以“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作结,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美好秋日中,想要抒怀的愿望,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律变新秋至:说明季节的更替,秋天来临带来的变化。
- 萧条自此初:描绘初秋的萧条景象。
- 花酣莲报谢:花儿在盛开之后已然凋谢,夏天的美好已经过去。
- 叶在柳呈疏:柳树的叶子看起来稀疏,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澹日非云映:阳光淡薄,没有云彩的映衬,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清风似雨馀:清风带着雨后的凉爽,增添了秋日的韵味。
- 卷帘凉暗度:将窗帘卷起,感受到一阵凉意。
- 迎扇暑先除:用扇子扇凉,驱赶仍然残留的暑气。
- 草静多翻燕:草地安静,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生动的描绘了秋天的气息。
- 波澄乍露鱼:水面清澈,偶尔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表现了秋天的生机。
- 今朝散骑省:今天我们聚在一起,骑马游玩,享受秋日的乐趣。
- 作赋兴何如:想要作诗抒怀,询问大家的意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酣莲报谢”,将花的凋谢比作一种酣醉的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在秋日悠闲生活中的诗人心情,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 花:代表着青春和美好,花的凋谢体现了时光流逝。
- 柳:象征着柔美和温柔,柳叶的稀疏则暗示秋天的来临。
- 燕:燕子的飞舞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水:波澜不惊的水面象征着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律变新秋至”中的“律”是什么意思?
- A. 法律
- B. 律令、节令
- C. 音律
-
“卷帘凉暗度”中“卷帘”指的是什么?
- A. 拉开窗帘
- B. 卷起窗帘
- C. 擦窗户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夏天的怀念
- B. 秋天的景象与心情
- C. 对自然的无所谓态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秋色》:王维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悲凉的情感,而司空曙的《立秋日》则表现出对初秋清新气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