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令 送春
作者: 晁补之
东城南陌路歧斜。芳草遍藏遮。
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
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
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白话文翻译:
在东城南边的小路上,岔路口错落有致,路边的芳草繁茂,遮掩了行人的视线。黄鹂鸟虽已迟到,但不必怨恨那海棠花的早逝。雪花般的柳絮,飘洒在天涯之间,送走了春天的脚步。问问春天,是否是怀念着东风君,自己却又要归去。
注释:
- 东城南陌: 指东边城外的南方小路。
- 路歧斜: 指路口岔开,方向多样。
- 芳草: 指春天的草,象征生命和希望。
- 黄鹂: 一种鸟,春天的象征,鸣声悦耳。
- 海棠花: 一种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惊雪絮: 柳絮如雪,形容飘落的柳絮。
- 东君: 指春天的东风,古时常被拟人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允吉,号阮亭。与李清照、陆游等同时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词人之一。晁补之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逝去春光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变迁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诉衷情令 送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留恋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首句“东城南陌路歧斜”描绘了春日小径的迷人景致,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接着“芳草遍藏遮”则引入了芳草的意象,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与希望。
“黄鹂自是来晚”一句,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黄鹂鸟的迟到,似乎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必怨恨那早逝的海棠花。通过黄鹂鸟和海棠花的对比,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显示出对春天的珍视与无奈。
词的最后两句“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则以问答的形式,展现了对春天的思念与期盼,同时也隐含了对过往的追忆与不舍。这种情感在柔和的春风中愈加显得深刻而动人。
整首词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城南陌路歧斜: 描绘出春天的乡间小路,强调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 芳草遍藏遮: 芳草繁茂,遮挡了视线,象征生命的旺盛。
- 黄鹂自是来晚: 说明黄鹂鸟迟到了,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 莫恨海棠花: 不要怨恨那早凋的海棠花,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珍惜的态度。
- 惊雪絮,满天涯: 柳絮如雪飘落,象征着春的到来与流逝。
- 送春赊: 送走春天的脚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 问春莫是: 通过询问春天,表现出对春天的思念。
- 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最后一句回归到个人情感,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惊雪絮”将柳絮比作雪,形象生动。
- 拟人: “问春”将春天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生命的开始,象征希望与美好。
- 芳草: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生机。
- 黄鹂: 春天的使者,代表着生动与活力。
- 海棠花: 美丽但短暂,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 柳絮: 诗中常见意象,象征春天的轻盈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城南陌”指的是哪里?
- A. 西城北陌
- B. 东城南边的小路
- C. 南方城市
-
“黄鹂自是来晚”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黄鹂的喜爱
- B. 对春天的惋惜
- C. 对海棠花的怨恨
-
诗中提到的“海棠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短暂
- B. 生命的延续
-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春游梅岭》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也表达了对春日的细腻描绘与情感流露,风格上更为柔美。
- 陆游《春游梅岭》: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主题相近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