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时间: 2025-01-08 22:48:05意思解释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原文展示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
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
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
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
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
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
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优顾,
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在吴山的青翠之处,感叹长安的道路断绝,如同黄尘弥漫的雾霭。
从荆楚西来,行路艰难,北上过淮水却又严寒逼人。
九塞的貔貅,三关的虎豹,空自作陪衬在京城的稳固之中。
天高难以呼喊,若能诉说我的忠诚之语。
追忆江左的英雄,曾经中兴的事业,竟被奸臣所误。
看不见翠华的车队从何处移来,白白辜负了我皇的英武。
我独自击楫,向谁诉说,问筹无计,何时能宽慰我的忧愁,
倚着竹杖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注释
- 吴山:指的是位于今浙江的吴山,常用以象征南方。
- 长安:古都,象征着政治中心和繁华,诗中常用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黄尘如雾: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与悲伤。
- 荆楚:古地名,今湖北一带,象征南方。
- 九塞、三关:指边关重镇,象征防守。
- 翠华:指皇帝的车驾,象征皇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仙伦,字次崇,号山湖,宋代诗人,擅长词,尤其是“念奴娇”一词,情感深沉,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政治动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英雄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与悲愤。
诗歌鉴赏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忧愁的词作。开篇即以“吴山青处”引入,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对故国的思念。长安之路的断绝,象征着离乡之痛与对家国的惋惜。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描述了行路的艰难和北方的严寒,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诗中提到的“九塞貔貅,三关虎豹”,不仅是对边关的描绘,更是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作者在此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忆,感慨中兴事业的失败,感受到奸臣的误导与破坏,令他痛心不已。最后的“满怀清泪如雨”则将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直击人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无奈期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山青处:开篇即描绘自然景色,暗示诗人的忧愁。
- 恨长安路断: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
- 黄尘如雾: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渲染悲凉气氛。
- 荆楚西来行堑远:行路艰难,象征离乡的困境。
- 北过淮堧严扈:再现行路的险恶,增加紧迫感。
- 九塞貔貅,三关虎豹:边关重镇的描述,象征国家的防线与安危。
- 空作陪京固:感叹边防的存在却未能守护国家。
- 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表白忠诚无处倾诉的苦闷。
- 追念江左英雄:回忆历史英雄,感叹时局的变化。
- 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表达对历史的惋惜与对现状的不满。
- 不见翠华移跸处:无奈看不到皇帝的身影,象征对国家未来的失望。
- 击楫凭谁:内心挣扎,向谁倾诉?
- 问筹无计,何日宽优顾:无计可施,对未来的渺茫。
- 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情感的高潮,浓烈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尘如雾”,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
- 对仗:如“九塞貔貅,三关虎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比与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国的思念、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英雄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吴山:象征南方与故乡的美好,暗含对故国的怀念。
- 长安:象征繁华与政治中心,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黄尘:象征战争与动乱,渲染悲凉气氛。
- 貔貅、虎豹:象征边关的威严与国家的安全。
- 翠华:象征皇权,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政治中心与繁华
C. 边防重镇
D. 乡村生活 -
“天高难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无奈与悲伤
C. 期待与希望
D. 平静 -
诗中反复提到的“英雄”是指什么? A. 古代文学角色
B. 边关将领
C. 江左的历史英雄
D. 现代人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与《满江红(写怀)》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的追忆,前者偏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加激昂与壮烈,展现了民族精神与忠诚。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百家讲坛》
-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