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次人韵)》
时间: 2025-01-09 14:0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次人韵)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断虹开霁,净秋容点点初收微雨。
夕下生阴山影澹,缥渺烟云吞吐。
乌帽风偏,青鞋沙软,误入桃溪坞。
多情鸥鹭,偶来忽又飞去。
日暮修竹佳人,雾绡琼佩,绰约疑仙侣。
愧我禅心春尽絮,不逐东风飞舞。
红叶题诗,紫云传恨,密意渠能诉。
此情疏隔,不关楼外烟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天空中断虹的出现和初收的细雨让人感到清新。夕阳下,山影变得柔和,烟云缭绕,仿佛在轻轻吞吐。微风轻拂,沙地上的青鞋显得格外柔软,作者误入了桃溪的幽深之处。那些多情的鸥鹭时而飞来,时而又飞去。日暮时分,竹林中出现了一位佳人,身披雾绡,佩戴着琼佩,宛如仙子般的美丽。作者感到愧疚,自己的禅心在春天结束时化作了飞絮,无法随东风飞舞。红叶上写下诗句,紫云中传递着思念,这些情感又能向谁倾诉呢?这种情感的疏离与隔阂,似乎和楼外的烟树毫无关系。
注释:
- 断虹:指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 霁:指雨停天晴。
- 点点初收微雨:形容细雨刚刚停止,天空清新。
- 阴山影澹:夕阳下的山影显得朦胧和淡淡的。
- 缥渺:形容烟云的轻盈和虚幻。
- 桃溪坞:指桃花源的溪流,象征美好的隐秘之地。
- 多情鸥鹭:指那些情感丰富的海鸥与白鹭,象征着自由与无羁。
- 佳人:美丽的女子,常用于古代诗词中。
- 雾绡琼佩:雾气中轻柔的纱衣和美玉的佩饰,象征着高雅和神秘。
- 愧我禅心春尽絮:表达了对自己内心的懊悔与失落。
- 红叶题诗:在红叶上写下诗句,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紫云传恨:紫色的云中传递着思念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美好,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念奴娇(次人韵)》是刘学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的一幅秋日傍晚的自然图景。诗中开篇以“断虹开霁”引入,渲染出一种清新的气息,接着描绘了细雨后的宁静与柔和,展现出一种安然的自然状态。随着诗句的推展,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周围的景物与情感,尤其是那位“佳人”,她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愧我禅心春尽絮”一句,既是对自我的反思,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此情疏隔”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情感的隔阂与自然的和谐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虹开霁:彩虹消失,天空晴朗,暗示晴朗的天气。
- 净秋容点点初收微雨:秋天的景色清新,细雨刚刚停下。
- 夕下生阴山影澹:傍晚时分,山的影子变得模糊。
- 缥渺烟云吞吐:烟雾缭绕,似乎在轻轻移动。
- 乌帽风偏:轻风吹动,乌帽随风而动。
- 青鞋沙软:青色的鞋子踩在柔软的沙地上。
- 误入桃溪坞:不小心进入了桃花源的溪流。
- 多情鸥鹭,偶来忽又飞去:情感丰富的鸟儿时而出现,时而又飞走。
- 日暮修竹佳人:夕阳下,竹林中出现了一位佳人。
- 雾绡琼佩:她的衣服轻柔如雾,佩饰如美玉。
- 愧我禅心春尽絮:我心中感到愧疚,春天已去,像飞絮般无处可依。
- 红叶题诗,紫云传恨:在红叶上写下诗句,紫色的云中传递着思念。
- 此情疏隔,不关楼外烟树:这种情感的隔阂与楼外的烟树无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雾绡琼佩”,将衣物比作雾和美玉,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鸥鹭,偶来忽又飞去”,赋予鸟类以情感。
- 对仗:如“红叶题诗,紫云传恨”,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孤独与感慨,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情感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虹:象征美好与希望。
- 秋:代表成熟与感伤。
- 雨:象征洗净与清新。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佳人:象征美好与追求。
- 红叶:象征思念与遗憾。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失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人”身穿什么样的衣服? A. 红衣
B. 雾绡
C. 绿袍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慨与思念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鸥鹭”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无羁
B. 悲伤与绝望
C. 富贵与权势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以“念奴娇”开头,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李清照《如梦令》:表现了女性对时光与爱情的思索。
诗词对比:
- 刘学箕与苏轼的比较:两者都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但刘学箕在情感表达上更显细腻,苏轼则更具豪放之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学箕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