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裘偃蹇钓烟沙,不肯云台定等差。汉室了无尘土在,满江风月自芦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裘偃蹇去钓鱼在烟波沙滩上的情景。他不愿意在云台上安定下来,与世俗的纷扰保持距离。汉朝的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满江的风月依旧如故,映射着芦花的清幽与宁静。
注释:
- 裘偃蹇:裘是姓,偃蹇指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烟沙:指烟雾和沙滩,描绘了钓鱼的环境。
- 云台:高台,象征高位或安稳的生活。
- 汉室:指汉朝的王朝,象征历史的兴衰。
- 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喧嚣。
- 芦花:生长在水边,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美,号云峰,生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劝勉,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
《钓台》是一首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诗,方岳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送裘偃蹇钓烟沙”展现了友人钓鱼的悠闲状态,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这里的“烟沙”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还暗示着一种朦胧而恬淡的生活态度。接下来“云台定等差”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拒绝,强调了内心追求自由与清净的渴望。
“汉室了无尘土在”则转入历史的回顾,诗人用汉朝的衰亡来反衬个人生活的微不足道,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而最后一句“满江风月自芦花”,则回归自然,强调了即使历史变迁,风月依旧,芦花仍在,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送裘偃蹇钓烟沙:送别朋友裘偃蹇,他在烟波朦胧的沙滩上钓鱼,隐喻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不肯云台定等差:不愿在高处安稳,体现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拒绝。
- 汉室了无尘土在:汉朝已经消亡,象征历史的无情和恒久的变迁。
- 满江风月自芦花:江面上的风景依旧如故,传达出自然的永恒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台”比作安稳的生活状态,寓意深远。
- 对仗:诗中“烟沙”与“云台”、“尘土”与“芦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钓鱼的闲情逸致,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又通过历史的沉浮,反映出对世俗的淡泊与超然,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烟沙:象征着一种朦胧而宁静的生活状态,给人以深思。
- 云台:代表着高位、安稳的生活,象征着世俗的诱惑。
- 汉室:象征历史的兴衰,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芦花:自然的象征,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台”指代什么?
- A. 高处的安稳生活
- B. 钓鱼的地方
- C. 友人的住所
-
诗人对汉室的态度是?
- A. 怀念
- B. 无奈
- C. 崇拜
-
“满江风月自芦花”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悲伤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钓台》与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但方岳更侧重于历史的无常,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