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作人名诗》

时间: 2025-01-19 12:45:25

负郭太幽深,结茅容易得。

虽无桃李园,石老松柏直。

山北雨后苍,山南霁云白。

荷锄课诸儿,陆续蔬甲拆。

意思解释

山中作人名诗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负郭太幽深,结茅容易得。
虽无桃李园,石老松柏直。
山北雨后苍,山南霁云白。
荷锄课诸儿,陆续蔬甲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背靠深邃的山郭,搭建茅屋非常容易。虽然没有像桃李园那样美丽的风景,但石头和古老的松柏却依然挺拔。山北雨后山色苍翠,山南雨过天晴云朵洁白。拿起锄头教导孩子们,逐渐拆掉蔬菜的外皮。

注释

  • 负郭: 背靠城郭,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 幽深: 形容环境宁静而深邃。
  • 结茅: 指搭建茅草屋。
  • 桃李园: 指桃花源,隐喻世外桃源。
  • 石老松柏: 石头和古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荷锄: 拿起锄头,暗示农耕生活。
  • 课诸儿: 教导孩子们。

典故解析

“桃李园”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在古代文人中,隐居山林是追求清净和自然的理想,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山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反映出当时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趋势。

诗歌鉴赏

方岳的《山中作人名诗》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的开头“负郭太幽深”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环境,山郭的幽深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接着“结茅容易得”,体现了隐居生活的简单与淳朴,尽管没有“桃李园”的美丽,依然可以在自然中找到乐趣。诗中“石老松柏直”则用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坚韧与持久,显示出一种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的描写“山北雨后苍,山南霁云白”,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雨后山川的清新与明亮,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与清新。最后一句“荷锄课诸儿,陆续蔬甲拆”则揭示了隐居生活的细腻之处,作者不仅自己从事农耕,还教导孩子们参与其中,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宁静和简单生活的快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负郭太幽深”指背靠宁静的山郭,暗示远离繁华,追求内心的平和。
    • “结茅容易得”,表现出隐居的生活条件简单易得。
    • “虽无桃李园”,承认没有理想中的美景,但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 “石老松柏直”,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 “山北雨后苍,山南霁云白”,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景。
    • “荷锄课诸儿”,表现出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感。
    • “陆续蔬甲拆”,展现出农耕生活的细致与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仗: “山北雨后苍,山南霁云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意象: 使用了自然的意象,如“松柏”“蔬甲”,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意象分析

  • 负郭: 代表远离喧嚣的生活环境,象征宁静。
  • 茅屋: 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隐居文化。
  • 桃李园: 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松柏: 象征坚韧与长寿,体现自然的力量。
  • 蔬甲: 代表田园生活的细腻与勤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李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 C. 繁华的城市
    • D. 田园生活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财富的追求
  3. “荷锄课诸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 A. 教育的重要性
    • B. 劳动的乐趣
    • C. 自然的美
    • D. 生活的苦恼

答案:

  1. B
  2. B
  3.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与方岳《山中作人名诗》:
    • 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的隐居生活,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化,而《山中作人名诗》则强调自然与劳动的结合,展现了更为真实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