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长句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03:43意思解释
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长句 其一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空山十日雪塞门,
天荒地老无行人。
芦花败絮不堪著,
山石夜裂苍皮皴。
奇寒中人僵赑屃,
樵汲路迷瓶粟既。
驾风万鹤危欲仙,
此腹久无烟火气。
家家暖入红麒麟,
谁肯问讯推柴荆。
洛阳令亦可人者,
惜哉史不书其名。
此公要亦非知我,
志士从前例寒饿。
倘令开口向凡儿,
宁忍春雷曲肱卧。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十天的积雪封住了门,
天地荒凉,老去无行人踪。
芦苇花败落如絮,不堪沾染,
山石在夜间裂开,苍老的皮肤皱缩。
在这奇寒之中,人像石龟般僵硬,
樵夫与取水的路都迷失在粟米的堆里。
驾驭风的万只仙鹤,危机四伏,欲求仙境,
但我腹中久无烟火之气。
每家每户都温暖如春,红色的麒麟火起,
谁愿意问候我,推开柴门?
洛阳的官员也能算人,
可惜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
这位公子也不是知道我,
志士们从前的经历都是寒冷和饥饿。
如果让我开口对凡人说话,
宁愿忍受春雷中曲肱而卧。
注释:
- 塞门: 门被雪封住。
- 苍皮皴: 山石表面干裂的状态。
- 赑屃: 形容人僵硬,像石龟。
- 樵汲: 砍柴与取水的活动。
- 红麒麟: 形容温暖的火焰。
- 洛阳令: 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官员,可能指洛阳的某个知名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方岳在山中感受到孤寂和寒冷,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其寒冷、孤寂的冬日场景,作者通过描写雪的积压、山林的荒凉,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寂静的氛围。诗中用“空山”、“雪塞门”、“无行人”来表现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世间温暖与关怀的渴望。诗中提到“家家暖入红麒麟”,与自己“久无烟火气”的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最后,结尾的反思“倘令开口向凡儿,宁忍春雷曲肱卧”,更是将个人的志向与对世事的无奈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生存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山十日雪塞门”描绘出积雪封门的孤独情景。
- “天荒地老无行人”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世间的荒凉。
- “芦花败絮不堪著”指代萧瑟的景象。
- “山石夜裂苍皮皴”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山石的苍老与破败。
- “奇寒中人僵赑屃”比喻人在严寒中难以活动的状态。
- “樵汲路迷瓶粟既”展示了生活的困境。
- “驾风万鹤危欲仙”表达了追求理想的艰难。
- “此腹久无烟火气”表现了长期缺乏温暖与食物的状态。
- “家家暖入红麒麟”突显外界的温暖与内心的冷清。
- “谁肯问讯推柴荆”感叹孤独与无助。
- “洛阳令亦可人者”提到历史上的人物。
- “惜哉史不书其名”感慨历史的遗忘。
- “此公要亦非知我”表达对世人冷漠的无奈。
- “志士从前例寒饿”提到志士的艰难处境。
- “倘令开口向凡儿”表示对交流的渴望。
- “宁忍春雷曲肱卧”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例如“驾风万鹤”与“奇寒中人”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与情感冲突。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在孤独和寒冷中对温暖人情的渴求,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雪: 象征孤独与冷漠。
- 山: 表现出自然的坚韧与伟大。
- 芦花: 代表着脆弱与无力。
- 红麒麟: 象征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塞门”是指什么?
- A. 被水淹没的门
- B. 被雪封住的门
- C. 被风吹开的门
- D. 被人推开的门
- “奇寒中人僵赑屃”中的“赑屃”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状态
- D. 一种声音
- 诗中有多少次提到温暖的意象?
- A. 一次
- B. 两次
- C. 三次
- D. 四次
- 诗中提到的“塞门”是指什么?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探讨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诗词对比:
- 方岳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相对比,前者更偏向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后者则着重人事的忧虑与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