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佚老园叟韵简直孺并寄园叟》

时间: 2025-01-17 10:01:22

赵君规模要名世,徐君人物南州稚。

欲携老砚共砚冰,梅花不许山礬弟。

今年识徐如识春,未识佚老园中人。

似闻竹外一溪碧,天与隔断俗子尘。

此诗到眼情已浃,吾曹终与常人别。

不然持问溪头云,渠自客吾分半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佚老园叟韵简直孺并寄园叟
赵君规模要名世,
徐君人物南州稚。
欲携老砚共砚冰,
梅花不许山礬弟。
今年识徐如识春,
未识佚老园中人。
似闻竹外一溪碧,
天与隔断俗子尘。
此诗到眼情已浃,
吾曹终与常人别。
不然持问溪头云,
渠自客吾分半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两位朋友的赞赏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赵君有着卓越的才华,希望能在世上名扬;而徐君则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人才,出自南方。诗人想要和老朋友一起欣赏梅花,却被梅花拒绝了。诗人今年认识徐君,就像认识春天一样,却对隐士佚老却仍然陌生。听说竹林外有一条碧水,似乎与尘世隔绝,令人向往。诗人感叹,自己和普通人终究是不同的。如果有人问起溪边的云彩,那也是我独自享受的一份宁静。

注释:

  • 赵君:指代一位有才华的人。
  • 徐君:南州的年轻人才。
  • 老砚:指老人的文房用品,象征文化和学识。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强。
  • 佚老:隐居的老人,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 溪头云:象征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赵君和徐君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世俗与隐逸之间的挣扎与选择。赵君的“规模要名世”与徐君的“人物南州稚”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追求名声,后者则在成长中展现才华。诗人欲与老友共享宁静的生活,却因梅花的拒绝而感到无奈,暗喻世间的纷扰与高洁理想的隔阂。诗中“似闻竹外一溪碧”描绘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环境,令人向往。最后两句“吾曹终与常人别”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赵君规模要名世:赵君渴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在世上扬名。
  2. 徐君人物南州稚:徐君年轻有为,出自南方。
  3. 欲携老砚共砚冰:想和老朋友一起品味文化。
  4. 梅花不许山礬弟:梅花似乎拒绝了这种交往。
  5. 今年识徐如识春:今年才认识徐君,像认识春天一样。
  6. 未识佚老园中人:对隐士佚老仍感到陌生。
  7. 似闻竹外一溪碧:听说竹林外有清澈的溪水。
  8. 天与隔断俗子尘:与世俗的尘埃隔绝。
  9. 此诗到眼情已浃:诗人感慨自己与常人已不同。
  10. 吾曹终与常人别:最终与普通人不同。
  11. 不然持问溪头云:如果有人问起溪边的云彩。
  12. 渠自客吾分半榻:他也只能是我独自享受的空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赵君规模”与“徐君人物”形成对比。
  • 比喻:将梅花比作高洁的理想。
  • 象征:溪水象征宁静的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题在于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俗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的理想和坚韧的品格。
  • 竹外一溪碧: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宁静。
  • 佚老:象征隐士生活的智慧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君希望如何在世上获得名声? A. 通过才华
    B. 通过权力
    C. 通过财富
    D. 通过人际关系

  2. 诗人对隐士佚老的态度是?
    A. 渴望了解
    B. 轻视
    C. 恐惧
    D. 无所谓

  3. “竹外一溪碧”象征什么?
    A. 纷扰的世俗
    B. 隐逸的生活
    C. 名利的追求
    D. 友情的深厚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在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上有相似之处,但方岳更侧重于对朋友的思念与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之美与心灵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