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胡子安眺云林
方岳 〔宋代〕
共搜括中奇,邂逅瘦筇两。
溪甘茶自香,雪尽梅更爽。
砚寒了佳娱,林迥答幽响。
日暮僧不归,山云自来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与朋友胡子安一起远眺云林的情景。我们在这片奇妙的环境中偶然相遇,手持瘦长的竹杖。溪水的甘甜让茶香四溢,雪融之后梅花显得更加清爽。寒冷的砚台让我们的娱乐活动变得更加悠然,遥远的树林回应着我们的幽静声响。日落时分,僧人没能归来,山中的云彩则在不断地来去。
注释
- 共搜括中奇:共同在这片奇异的天地中寻觅奇景。
- 邂逅瘦筇两:意指偶然相遇,手中持有瘦长的竹杖。
- 溪甘茶自香:溪水甘甜,茶的香气自然散发。
- 雪尽梅更爽:雪融化后,梅花显得更加清新。
- 砚寒了佳娱:砚台寒冷,增添了一种雅致的娱乐氛围。
- 林迥答幽响:远处树林回应着我们的低声细语。
- 日暮僧不归:傍晚时分,和尚还没有归来。
- 山云自来往:山中的云彩自在地来去,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君弼,号白云,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方岳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瞬间的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友人胡子安游览山林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悠闲对话的愉悦心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与胡子安眺云林》是一首描绘山水之间友谊与自然之美的诗作。诗的开头即以“共搜括中奇”引入,展示出诗人与朋友在奇妙的自然环境中共同探索的情景,体现了人与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自然的奇趣。
接着,通过“溪甘茶自香”描绘了溪水的甘甜与茶香的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此后提到“雪尽梅更爽”,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传达出诗人对梅花清新脱俗的赞美,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趣。
而“砚寒了佳娱”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文人雅士的闲适气息,砚台的寒冷使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显得更为深刻,仿佛在品味着生活的点滴乐趣。最后两句“日暮僧不归,山云自来往”则通过日暮和和尚未归的意象,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宁静,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友谊的珍贵。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思考,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搜括中奇:与友人一起探索这片奇妙的自然景观。
- 邂逅瘦筇两:偶然的相遇,手中持有瘦长的竹杖,象征着游历的闲适。
- 溪甘茶自香:溪水的甘甜与随之而来的茶香,传达出自然的恩赐与人文的雅趣。
- 雪尽梅更爽:雪融后梅花更加清新,隐喻生活中的新生与希望。
- 砚寒了佳娱:寒冷的砚台让娱乐活动更显高雅,彰显文人风范。
- 林迥答幽响:树林回应着我们的低语,体现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和谐。
- 日暮僧不归:日落时分,和尚未归,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感慨。
- 山云自来往:山中的云彩自由来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诗人心境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 对仗:如“日暮僧不归,山云自来往”,形成平衡感。
- 拟人:云彩的“来往”使自然更具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淡然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源泉,传达出宁静与和谐。
- 梅花:代表着高洁与清新,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砚台:象征文人雅趣,体现出文化的深厚。
- 云彩:象征着变幻与无常,反映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溪甘茶自香”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宁静的生活
B. 友谊的珍贵
C. 自然的美好 -
“日暮僧不归”中的“僧”主要指什么?
A. 朋友
B. 修行者
C. 自然的象征 -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愉悦与轻松
B. 忧伤与怀念
C. 激昂与愤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鹿柴》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与王维的山水诗,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有深刻的理解与热爱,但方岳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的诗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王维的《鹿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美,而方岳的《与胡子安眺云林》则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