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上已后日即事)》
时间: 2025-01-16 22:2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上已后日即事)
作者: 吴潜 〔宋代〕
寒食清明,叹人在天涯海角。饶锦绣,十洲装就,只成离索。
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想南溪溪水一篙深,孤舟泊。
天向晚,东风恶。春向晚,花容薄。又荼架底,绿阴成幄。
舴艋也闻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和清明的节日里,感叹人与人之间相隔天涯海角。即使有美丽的风景,十洲的锦绣,也只是形成了离别的悲伤。岁月已经过去,空留莺燕的伴侣,年来却辜负了与鸥凫的约定。想象着南溪的水只需一篙深,孤舟停泊在那儿。
天色渐晚,东风变得恶劣。春天已近尾声,花容也显得憔悴。在荼蓉架下,绿荫如幕。小船上传来锣鼓声,秋千上半是笙歌的乐曲。我问山公是否有接待,结果都无所依。
注释:
- 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强调祭祖和扫墓。
- 饶锦绣,十洲装就:饶有锦绣,十洲装点,意指风景如画,十分美丽。
- 离索:离别的牵挂和思念。
- 莺燕侣:指春天的鸟儿,象征伴侣。
- 鸥凫约:鸥和凫的约定,指与友人之间的约定。
- 南溪:指南方的溪水,给人一种宁静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子美,号寒塘,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寒食清明之际,时值春末夏初,作者借此时节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离别之情,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展示了吴潜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为引子,设定了一个情感的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更显露出人际关系的脆弱与无常。
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南溪的水、一篙深的孤舟,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象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天向晚,东风恶”一句,诗人的情感转向对现实的无情揭示,春天的美好正在消逝,花容也显得憔悴。
最后的“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则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邃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清明,叹人在天涯海角:感叹节日与亲友相隔遥远,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
- 饶锦绣,十洲装就,只成离索:即使风景再美好,最终也是一种无奈的离别。
- 岁去已空莺燕侣:岁月流逝,伴侣已去,感慨时光的无情。
- 年来尽负鸥凫约:多年的约定,终究难以实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失落。
- 想南溪溪水一篙深,孤舟泊:想象中的宁静与孤独,诗人渴望的生活状态。
- 天向晚,东风恶:天色已晚,东风变坏,暗示了情感的转变。
- 春向晚,花容薄:春天渐近尾声,花的美丽也在消逝。
- 荼架底,绿阴成幄:描绘自然的美好,却也暗含忧伤。
- 舴艋也闻钲鼓闹:小船上传来的热闹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
- 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最终归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恶”比喻世事的变化。
- 拟人:如“春向晚,花容薄”,将春天和花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寒食清明:象征着思念、祭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牵绊。
- 莺燕:象征着伴侣与爱情,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感慨。
- 南溪: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清明”指的是哪两个节日?
A. 中秋节和春节
B. 元旦和端午节
C. 清明节和寒食节
D. 重阳节和元宵节 -
诗中提到的“十洲”是指什么?
A. 十个岛屿的美丽
B. 十个城市
C. 十个节日
D. 十个朋友 -
“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希望与期待
B. 无奈与失落
C. 快乐与欢愉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吴潜的《满江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吴潜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抒发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婉约风格与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