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夜来月佳甚,呈景回、自昭二兄。戊午八月十八日)》
时间: 2025-01-16 22:2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夜来月佳甚,呈景回、自昭二兄。戊午八月十八日)
作者: 吴潜〔宋代〕
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
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
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
恰似我情怀。
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
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
不是旋安排。
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之后,今夜的月亮格外明亮。前一夜的圆月似乎只缺了一点点。乌云和黑雾都被扫除,清澈的天空和明亮的月亮如同我的情怀。我斟酒自饮,恍若忘却了身体的束缚。我问你,月亮的光辉与金钗的美丽,哪个更珍贵?年轻时的心事,怎能知道时光带来的白发?千古以来,人人都与这轮明月同在,感受同样的兴致,这并不是命运的安排。怎么才能高飞,长久地以月亮为家呢?
注释: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 玉镜:指月亮,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明亮的月光。
- 金钗:古代女子用的发饰,象征美丽与青春。
- 鬓边华:指头发变白,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道纯,号惭愧,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作品多以词、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午年(公元1258年)的八月,正值中秋之后,诗人在此时对月亮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描绘中秋月亮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月亮的明亮,使人联想到中秋的团圆,但又紧接着指出月亮的缺失,暗含对失去的惋惜。接着,诗人借助月亮的光辉,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形成一种自然与情感的共鸣。
诗中“把酒自斟酌”一语,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饮酒的行为让他在孤独中寻求慰藉。这种自斟自饮的行为,仿佛让他在月光下找到了自我。对“金钗”的提问,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暗示着对青春的思念与无奈。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一句,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人们连接在一起,表达了共通的情感和经历,彰显了人类对月亮共同的向往与思考。最后,诗人以“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的期盼,渴望能够逃离现实的束缚,追求理想的自由。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使整首诗显得更加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指中秋节过后,今夜的月亮依旧明亮。
- 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说明前一夜的月亮虽圆,但今夜却显得更美妙。
- 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描绘出月亮照亮夜空的景象,象征内心的清明。
- 恰似我情怀:月亮的明亮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 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表示在酒中寻找心灵的自由,忘却身躯的束缚。
- 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借问美丽与价值的关系,反映对青春的珍惜。
-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年轻的心事难以体会岁月的无情。
-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强调了人类共同的感受与经历。
- 不是旋安排:对命运安排的怀疑,反映出诗人的反叛精神。
- 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渴望超越现实,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玉镜”,强调其明亮和美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亮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月亮的依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明月,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清明、团圆与思念。
- 酒:代表情感的宣泄与内心的慰藉。
- 乌云黑雾:象征着烦恼与困扰,月亮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金钗:象征美丽与青春,反映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镜子
B. 月亮
C. 水面
答案:B -
诗人对青春的感慨主要体现在哪一句? A. 安得高飞去
B.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
C. 过了中秋后
答案:B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A. 乌云
B. 酒
C. 皓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吴潜 vs. 苏轼:两者均以月亮作为主题,但吴潜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而苏轼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
通过上述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吴潜的《水调歌头》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