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词,因用其韵,而不知角之为阁也。并付一笑)》
时间: 2025-01-16 22:2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雨
云头电掣如金索。须臾天尽帏幕。
一凉恩到骨,正骤雨盆倾檐角。
桃笙今夜难禁也,赖醉乡情分非薄。
清梦何处托。又只是故园篱落。
白话文翻译
秋夜的雨,乌云翻滚,闪电如金绳般划破天际,转眼间,天空便被黑暗的帷幕所笼罩。
一阵凉意透入骨髓,正当倾盆大雨从屋檐倾泻而下。
今夜的桃笙乐声难以奏响,幸好醉乡的情感并不薄弱。
清梦又能寄托于何方?不过是故乡的篱笆与落叶。
注释
- 云头电掣:形容乌云中闪电的景象。
- 金索:比喻闪电的光芒如金链般闪耀。
- 帏幕:指黑暗的天空像幕布一样笼罩。
- 一凉恩到骨:形容凉意透骨,感受到秋夜的寒冷。
- 骤雨盆倾檐角:形象地描绘暴雨如盆般倾泻而下。
- 桃笙:一种乐器,常在宴会上演奏。
- 赖醉乡情分非薄:指对故乡的情感深厚,尽管今夜的氛围不佳。
- 清梦何处托:问梦境的寄托何在。
- 故园篱落:故乡的篱笆,代表着怀旧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约1090年-约1150年),字仲明,号清斋,宋代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秋夜雨》写于吴潜游子生涯的某个秋夜,夜雨带来的寒意和孤独,使他深感思乡之情。此时正值宋代,国家动荡,诗人常常在外漂泊,借雨夜抒发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夜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端用“云头电掣如金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闪电划破夜空,似乎预示着心中难以平息的思绪。接着“须臾天尽帏幕”,将黑暗的天空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急迫的氛围。
“一凉恩到骨”则通过身体的感知传达出秋夜的寒意,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雨水倾泻而下,仿佛象征着他心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回忆起故乡的桃笙乐声,尽管“今夜难禁”,但“赖醉乡情分非薄”显示出对故乡情感的依恋。
最后两句“清梦何处托”,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寄托和对故乡的思念,结束在一个令人沉思的意境中。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成功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头电掣如金索:闪电划过乌云,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秋夜的狂暴。
- 须臾天尽帏幕:转瞬间,天空被黑暗笼罩,象征着不安与压抑。
- 一凉恩到骨:凉意渗透至骨头,感受到秋夜的寒冷与孤独。
- 正骤雨盆倾檐角:形象地描绘倾盆大雨的情景,渲染出环境的恶劣。
- 桃笙今夜难禁也:今夜无法奏响乐器,暗示心情沉重。
- 赖醉乡情分非薄:尽管环境恶劣,思乡之情依然浓厚。
- 清梦何处托:梦境之寄托何在,表现诗人的迷茫与无奈。
- 又只是故园篱落:最终的寄托只能是故乡的篱笆,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电掣如金索”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孤独处境的感慨,通过对秋夜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反映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头:象征着不安与压抑的情绪。
- 电:代表瞬息万变的情感波动。
- 雨:象征着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桃笙:寄托着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 故园: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暖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头电掣如金索”所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雪
- B. 雨
- C. 雷电
- D. 风
- “桃笙今夜难禁也”中“难禁”意指:
- A. 难以忽视
- B. 难以奏响
- C. 难以抵挡
- D. 难以隐藏
- 诗中的“清梦何处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爱情
- B. 梦境
- C. 友谊
- D. 故乡
答案
- C. 雷电
- B. 难以奏响
- D. 故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秋夜雨》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体现了夜晚静谧的情感,而《秋夜雨》则通过暴雨烘托出一种压抑与孤独的氛围,反映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读与分析》
这些参考书目或文章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