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炉》
时间: 2025-01-01 12:0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冯时行《瓦炉》
六籍圣贤心,归来还下帷。
老瓦烧柏子,冉冉度游丝。
侏儒饱欲死,灵均自长饥。
尘言污人耳,夜来洗涟漪。
更欲清鼻观,引手时一披。
知我其惟天,不须对愚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浮华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提到六经和圣贤,似乎在说这些经典的思想仍然在心中,但如今却被世事所遮蔽。旧瓦片上烧着柏木,轻烟袅袅,仿佛在飘荡着思绪。小人贪婪无度,而有才华的灵均却饥肠辘辘。尘世的喧嚣污染了人们的耳朵,而夜晚的静谧则洗净了心灵的涟漪。诗人更想要清新空气,随手一抚,便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知道我与天道相通,无需再对愚昧的溪水多加解释。
注释:
- 六籍: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古代经典。
- 圣贤:指有道德修养和智慧的人。
- 下帷:指拉下帷幕,隐退或隐藏。
- 老瓦:指年久失修的瓦片,象征陈旧。
- 柏子:柏树的种子,通常用于烧火。
- 冉冉:缓慢而轻柔的样子。
- 侏儒:小人,指心胸狭隘的人。
- 灵均:指有才华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东汉才子王戎之名。
- 尘言:世俗的言论。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比喻心灵的起伏。
- 清鼻观:指清新的空气,意在享受自然的气息。
- 愚溪:指愚蠢的言论或无聊的人,可能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子云,号青云,宋代诗人。他在理学上有较深的造诣,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的时期,作者或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世俗的纷扰与内心的孤独,因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歌鉴赏:
《瓦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瓦炉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的“六籍圣贤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经典文化的尊重,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失落与渴望。面对纷杂的世俗,诗人选择了隐退,仿佛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老瓦烧柏子,冉冉度游丝,这里通过老瓦和轻烟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宁静。接下来的“侏儒饱欲死,灵均自长饥”,对比了贪婪与清贫,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心的复杂。尘言污人耳则是对世俗喧嚣的批判,而夜来洗涟漪则象征了内心的洗礼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在情感上沉静而深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与坚守。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强调了与天道相通的信念,表明了他对愚昧世俗的无畏与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籍圣贤心:提到经典,显示文化底蕴。
- 归来还下帷:反映隐退的心态。
- 老瓦烧柏子:象征简朴与宁静。
- 冉冉度游丝:描绘轻柔的状态,似乎在思考。
- 侏儒饱欲死:小人的贪婪与欲望。
- 灵均自长饥:有才之人却遭遇困境。
- 尘言污人耳:世俗言论的污染。
- 夜来洗涟漪:夜晚的宁静带来内心的清净。
- 更欲清鼻观:渴望自然的清新。
- 引手时一披:随手一动,感受自然。
- 知我其惟天:强调与自然的关系。
- 不须对愚溪:对世俗无所顾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瓦烧柏子”象征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
- 对仗:如“侏儒饱欲死,灵均自长饥”,对比强烈,突显主题。
- 拟人:通过“洗涟漪”描绘心灵的清洗,赋予自然以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炉: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 游丝:代表着思绪的轻盈与飘渺。
- 侏儒:象征心胸狭隘的小人,批判世俗的贪婪。
- 灵均:象征有才华的人,反映社会的不公。
- 涟漪: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籍”指的是哪六部经典?
- A.《道德经》《论语》《诗经》《书经》《易经》《春秋》
- B.《易经》《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大学》
- C.《红楼梦》《西游记》《论语》《道德经》《诗经》《史记》
- D.《国风》《楚辞》《史记》《论语》《孟子》《大学》
-
诗中提到的“侏儒”主要象征什么?
- A. 有才华的人
- B. 心胸狭隘的小人
- C. 贪婪的人
- D. 贫穷的人
-
诗的最后一句“知我其惟天”表达的意思是?
- A. 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B. 诗人对世俗的无所谓
- C. 诗人对人情的执着
- D. 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饮酒》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展示了内心的宁静。而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则通过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哲思。这些作品都与《瓦炉》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相似之处,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