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寺亭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48:15

老去心如水,眼明犹爱山。

偶来出已意,特为破天悭。

能便渺茫处,尽归寻丈间。

公余成践蹂,心事等云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华寺亭二首
老去心如水,眼明犹爱山。
偶来出已意,特为破天悭。
能便渺茫处,尽归寻丈间。
公余成践蹂,心事等云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年纪渐老,心情如同流水般平静,眼睛依然明亮,仍然喜爱山川的景色。偶尔来到此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为打破生活的孤独。能在空旷渺茫的地方,尽情寻求生活的真谛。闲暇时光只不过是在践踏岁月,心中的忧虑与云朵一样飘忽不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去:指年纪增长,精神状态的变化。
  • 心如水:心态平和,像流水一样柔和。
  • 爱山:对自然山川的热爱。
  • 偶来:偶尔到来,表示随意。
  • 破天悭:打破生活中的孤独与遗憾。
  • 渺茫处:空旷而无边的地方。
  • 丈间:这里指的是生活之中的真谛或真实。
  • 践蹂:践踏,形容时间的流逝。
  • 云閒:心事如云朵般轻松而飘忽。

典故解析
“心如水”可以引申为道家“水”的哲学,强调柔韧与顺应自然的智慧;“爱山”则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突出人文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和,号阮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赞美而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冯时行晚年,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是对生活的一种自我陶醉和释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岁月与内心的感悟。诗人以“心如水”开篇,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随着年华的流逝,内心应当更加宁静,像水一样包容万物。接着,诗人提到“眼明犹爱山”,展示了即使年纪渐长,依然对自然的热爱不减,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永恒之美。

“偶来出已意,特为破天悭”一句,诗人提到偶尔的出行并非是寻常,而是为了打破生活中的孤独与遗憾,表明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这种哲学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味。最后,诗人以“公余成践蹂,心事等云闲”收尾,体现出对生活的哲学思索,强调了在闲暇时光中,心事随云飘散,体现了对生活的释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去心如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变得更加平和,像水一样柔和流畅。
  • 眼明犹爱山:尽管年纪大了,眼中仍然闪烁着对山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偶来出已意:偶然来到此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 特为破天悭:特意来此是为了打破生活的孤寂与遗憾。
  • 能便渺茫处:在这空旷的天地之间,不再拘泥于小我。
  • 尽归寻丈间:追寻生活的真谛。
  • 公余成践蹂:在闲暇之时,岁月在脚下流逝。
  • 心事等云閒: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如云朵般轻盈而自由。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如“心如水”),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生活哲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人生的平淡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老年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及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和与包容。
  • :象征稳定与永恒,代表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象征轻松与自由,表示心事的飘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去心如水”意指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心境的平和
    c) 年龄的增长

  2. “眼明犹爱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 对自然的失落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3. “心事等云闲”暗示了什么?
    a) 忧虑的沉重
    b) 心事的轻松与自在
    c) 忧愁的缠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冯时行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冯的诗更为内敛,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常通过自然表现出豁达的胸怀。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情感基调各有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冯时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