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六》
时间: 2025-01-19 20:0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视目已瞑,欲语口已噤。
欲动肉已寒,欲书手已硬。
惟有心上热,惟有心上悲。
此热须臾间,此悲无休时。
所悲孤儿寒,所悲孤儿饥。
苦苦复苦苦,此悲遂入土。
白话文翻译:
想要看却眼睛已闭,想要说话却口中无声。
想要动却全身已冷,想要写字却手指已僵。
唯有心中有热情,唯有心中有悲伤。
这份热情转瞬即逝,这份悲伤却无时无刻不在。
我悲伤的是孤儿的寒冷,我悲伤的是孤儿的饥饿。
苦啊苦,反复的苦,这份悲痛最终埋入土中。
注释:
- 欲视目已瞑:想要看东西,但眼睛已经闭上,表示无能为力。
- 欲语口已噤:想要说话,但嘴巴已经沉默,体现了无奈。
- 欲动肉已寒:想要活动身体,但身体已经冰冷,暗示着死亡或无力。
- 惟有心上热:强调内心仍有热情和情感。
- 孤儿寒、孤儿饥:指代那些失去父母、生活困苦的孤儿,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风格质朴而真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孤儿的怜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无奈。
诗歌鉴赏:
徐积的《哭张六》通过一系列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苦难的深刻思考。全诗围绕欲望与现实的对比展开,开头四句通过“视”、“语”、“动”、“书”的重复,表现出一种无力感,似乎在诉说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悲哀。诗人希望能强烈地感知与表达,但身体的无能为力让这一切变得无望。
后半部分的“惟有心上热,惟有心上悲”则是情感的核心,虽然身体的各种功能受到限制,心中的感情却依然炽热而悲伤。这种热情与悲痛并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对生命苦难的敏锐洞察。尤其是对孤儿的悲悯,更加彰显了人道主义的情怀,令人心生怜悯,思考社会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痛苦与无奈的真切描绘,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视目已瞑:表达了对外界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矛盾。
- 欲语口已噤:反映了内心的声音被压抑,无法表达。
- 欲动肉已寒:暗示了身体的无力和死亡的逼近。
- 欲书手已硬:象征着创作的阻碍和情感的冻结。
- 惟有心上热,惟有心上悲:强调心灵深处的感受依旧存在。
- 此热须臾间,此悲无休时:对比短暂的热情与永恒的悲伤。
- 所悲孤儿寒,所悲孤儿饥:直接指出悲伤的对象,体现人道关怀。
- 苦苦复苦苦,此悲遂入土:总结诗人的悲痛,暗指终究要归于尘土。
-
修辞手法:
- 对比:欲望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无力感。
- 排比:四个“欲”字的排比,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突。
- 象征:孤儿的形象象征社会的弱势群体。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生命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对孤儿的同情,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个体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目瞑、口噤:象征无力与沉默,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 心上热、心上悲:内心的情感即使在无力状态下依然存在,象征人类的同情心。
- 孤儿寒、饥:具体的社会问题,象征那些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儿是指什么样的人群?
- A. 生活富裕的人
- B. 失去父母的贫困儿童
- C. 社会名流
-
诗人用哪些字词表达自己的无奈?
- A. 想要看、说、动、书
- B. 快乐、幸福
- C. 美丽、繁荣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个人的成就
- B. 对生命苦难的思考与同情
- C. 自然景色的描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展现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与同情。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内心情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徐积的《哭张六》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关注社会底层,前者侧重孤儿的悲苦,后者则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均展现了对弱者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