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庵初成二首》

时间: 2025-01-01 16:20:25

老子平生百不足,庵成那管食无肉。

终朝闭户只读书,四面开宅都见竹。

意思解释

乐庵初成二首

原文展示

老子平生百不足,
庵成那管食无肉。
终朝闭户只读书,
四面开宅都见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作者自述,老子一生中有百般不足,但在这座庵堂建成后,便不再在意饮食是否有肉。整天闭门独自读书,四周的环境尽是竹林。

注释

  • 老子:指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着高深的智慧和对物质的淡泊。
  • :指隐居的小屋,通常用于修身养性。
  • 食无肉:表示对物质饮食的无所谓,强调精神上的追求。
  • 闭户:指的是闭上房门,专心致志于读书。
  • 四面开宅:形容房屋四周的环境,意指视野开阔。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常用于古代文人寄托志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衡,宋代诗人,性情淡泊,喜爱隐居生活,常以诗歌表达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蕴深远著称,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衡隐居之际,庵堂的建成使他能够远离尘嚣,专心致志于学问和内心的修养。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乐庵初成二首》通过简单的语言、朴素的场景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老子平生百不足”一句,提炼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精神满足远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李衡在诗中自述,庵堂的建立使他不再在意饮食的丰俭,反而更愿意沉浸于书海之中,展现了他追求知识和内心充实的决心。

整首诗以“竹”作为意象,象征着坚韧与高雅,四周的竹子似乎在为他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竹子的存在使得诗人的隐居生活不再孤独,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外,诗中“终朝闭户只读书”一句,表现了李衡对知识的渴望和专注,体现了他在追求学问上的执着。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李衡心灵的宁静与满足,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子平生百不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谦卑与自省,承认人生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2. 庵成那管食无肉:指建成庵堂后,对物质饮食的无所谓,表明追求精神生活的愿望。
  3. 终朝闭户只读书:强调作者整日闭门读书的状态,表现出对学习的专注与热爱。
  4. 四面开宅都见竹:描绘出作者身处的环境,四周竹林环绕,给人以清幽之感,寓意高洁的品格。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物质与精神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 意象:竹子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清高、坚韧的精神。
  • 排比:句式的对称有助于加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李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清高的生活理想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子:象征智慧与哲学的高度。
  • :隐居、宁静的象征。
  • :代表高洁、坚韧不拔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衡在诗中提到的“食无肉”是指什么? A. 不吃肉
    B. 不在乎饮食的丰俭
    C. 喜欢吃肉
    D. 吃素

  2. 填空题:诗中“终朝闭户只读书”表现了作者对__的专注。

  3. 判断题:诗中竹子的意象象征了作者的清高与坚韧。

答案

  1. B
  2. 知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与李衡的《乐庵初成二首》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但李衡更强调精神追求的价值,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与田园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李衡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