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时间: 2025-01-19 20:12:24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白话文翻译:

今天我在清澈的淮水边看到波涛汹涌,才意识到南行的路途竟是如此遥远。
窗外山光随着角度的变化时而隐现,船只因水流的力量显得格外高昂。
白鱼被钓上来,犹如收获的寒玉,红稻在场地上堆积成行,远处的山冈一片宁静。
波浪与天际相连,东边就快要到海边,我乘坐小船直觉前方渐行渐远,仿佛进入了无尽的迷茫。

注释:

  • 清淮:指淮河,水清而澄明的河流。
  • 沧浪:指波涛,形容水势浩荡。
  • 窗转山光:意指窗外的山水随着角度的变化而显露。
  • 白鱼受钓:指钓上来的白鱼,形容收获的喜悦。
  • 寒玉:比喻鱼的鲜美,形容其洁白如玉。
  • 红稻:指成熟的稻谷,丰收的象征。
  • 波浪连天:波浪与天空相接,描绘辽阔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初出颍口时,正值南行之际,感受到沿途的风光与内心的思索,抒发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通过描绘清淮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南行的感慨与思考。诗的开篇用“清淮此日见沧浪”引出主题,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惆怅。随着窗外山光的变化,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情感逐渐深入。白鱼与红稻的描绘则反映了富饶的自然与人们的生活乐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后,波浪与天的连接象征着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淮此日见沧浪:今天在淮河边看到波涛汹涌,暗含对旅途的感慨。
  • 始觉南来道路长:开始意识到南行的路途遥远,传达了旅行的艰辛。
  • 窗转山光时隐见:窗外的山水随着角度的变化而显露,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船知水力故轩昂:船只因水流的力量而显得高昂,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白鱼受钓收寒玉:钓上来的白鱼,象征着丰收与喜悦。
  • 红稻堆场列远冈:稻谷丰收,描绘了一幅田园美景。
  • 波浪连天东近海:波浪与天空相连,描绘出辽阔的海景。
  • 乘桴直恐渐茫茫:乘坐小船,感到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内心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鱼受钓收寒玉”,将鱼比喻为寒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风光与旅途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水:象征着旅途与思乡之情。
  • 白鱼:代表着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 红稻:象征着田园的富饶与宁静。
  • 波浪: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淮”指的是哪个河流?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淮河
    • D. 滇池
  2. 诗中提到的“红稻”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丰收
    • C. 旅行
    • D. 迷茫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迷茫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C. 淮河
  2. B. 丰收
  3. B.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人生哲理。
  • 李白《庐山谣》:同样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但情感更加奔放和豪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