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

时间: 2024-09-19 20:56:13

唐史不闻刘嗣之,空传短李旧歌诗。

高亭毁尽唯存记,犹有区区父老知。

意思解释

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

原文展示: 唐史不闻刘嗣之,空传短李旧歌诗。高亭毁尽唯存记,犹有区区父老知。

白话文翻译: 唐代的史书里并没有记载刘嗣之的事迹,只留下李贺的短歌和诗篇。那高高的亭子早已毁坏,但仍然留有一些记忆,村里的老百姓们仍然知道。

注释:

  • 刘嗣之:唐代名将,历史上并不太有名,后人对其事迹知之甚少。
  • 短李:指的是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短小而精悍的诗作著称。
  • 高亭:指诗中提到的亭子,象征着过往的辉煌和历史的遗迹。
  • 区区:形容数量少或程度低,这里指的是一些老百姓。

典故解析: 刘嗣之在唐代并不为人所熟知,他的事迹未能通过史书流传下来,反而是李贺的诗歌被后人所铭记。高亭的毁坏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遗忘,而老百姓的记忆则显示了民间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咏怀、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与弟苏轼在濠州游玩之时,借以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抒发对过往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开篇提到唐史中缺乏对刘嗣之的记载,表现出对历史遗忘的无奈。在诗中,苏辙通过对比刘嗣之与李贺的地位,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升沉与流变,暗示了即使是伟大的英雄,最终也会被世人淡忘。接着提到高亭的毁坏,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然而即使亭子已毁,仍有一些老百姓记得,这种记忆的延续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人情的存在。整首诗在沉重中透出一丝人性光辉,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及对人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唐史不闻刘嗣之”:强调刘嗣之在历史上的无名,令人惋惜。
    • “空传短李旧歌诗”:李贺的诗被传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文学的流传比历史更为持久。
    • “高亭毁尽唯存记”:高亭的毁坏象征着历史的消逝,记忆则是人们对过去的留念。
    • “犹有区区父老知”:即使历史遗忘,民间仍有记忆,表现出人情的力量和历史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刘嗣之与李贺的对比,突显历史的遗忘与文学的永恒。
    • 象征:高亭作为历史的象征,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思考。
    • 反讽:提到“唐史不闻”实际上反映了历史对个人的无情。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历史的遗忘与文学的流传,表现了对英雄的哀叹和对民间记忆的珍视,反映了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高亭: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消逝。
  • 父老:代表民间记忆的承载者,体现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贺
      • B. 刘嗣之
      • C. 苏辙
      • D. 唐太宗
    2. 高亭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历史
      • C. 诗歌
      • D. 自然
    3. 诗中提到的“区区父老”指的是什么?
      • A. 老百姓
      • B. 伟人
      • C. 诗人
      • D. 政客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 诗词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与苏辙的作品形成对比,前者豪放洒脱,后者则更多沉思与怀念,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苏辙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