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
道人清夜理瑶琴,
爱学啼乌啭羽音。
莫把世人工拙论,
世人弹耳不弹心。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夜晚,道人正细心地拨弄着瑶琴,他爱好学习那啼乌的清鸣。不要轻易地去评判世人的技艺抉择,世人所弹之音,仅仅是耳中的声响,而未能触及内心的真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人:指修道之人,通常是指追求精神境界的人。
- 清夜:指宁静的夜晚。
- 瑶琴:一种古代名琴,象征高雅和清静。
- 啼乌:指乌鸦的叫声,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
- 弹耳不弹心:弹琴时所发出的声音只是表面上的,而未能打动内心。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瑶琴”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密切相关,常用以象征高雅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宗道,号仲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内心情感,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境界和艺术自我的时期,强调内心的感受和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夜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音乐和内心情感的思考。诗中,道人轻轻拨弄着瑶琴,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音乐在此时不仅是声响,更是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爱学啼乌啭羽音”,作者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欣赏,暗示了音乐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对世人弹琴的反思,强调了音乐的真实内涵。诗人告诫我们,不要仅仅听音,而要体会其背后的情感,指出许多人追求表面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的内在价值。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出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巧妙地结合了音乐与自然,构建出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清夜理瑶琴:道人在清澈的夜晚拨弄瑶琴,营造出一种寂静而高雅的氛围。
- 爱学啼乌啭羽音:他喜欢学习乌鸦的鸣叫声,这里将自然声韵与音乐相联系,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莫把世人工拙论:不要轻易评价世人的技艺,暗示批判对技巧的单一追求。
- 世人弹耳不弹心:强调世人只关注表面的声音,而未能触及音乐的心灵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喻为心灵的表达,强调内心感受的重要性。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音乐的内在情感与外在形式的对比,鼓励人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非仅仅停留在技巧的表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琴:象征高雅与清静,代表着艺术的追求。
- 啼乌:自然之声,代表真实与质朴的情感。
- 清夜:宁静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道人”指的是谁?
- A. 普通人
- B. 修道之人
- C. 音乐家
- D. 文人雅士
-
“世人弹耳不弹心”强调了什么?
- A. 技巧的重要性
- B. 音乐的表面性
- C. 自然的声音
- D. 内心的真实感受
-
诗中提到的“啼乌”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鸟的叫声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乐曲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潘牥的《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音乐,但《琴》更注重内心感受,而《琵琶行》则更多地描绘了音乐的场景与情感传递。潘牥的诗更隐晦,强调内心的真实,而白居易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潘牥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