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时间: 2025-01-17 09:24:07

偷得湖斋半日闲,有梅此地即孤山。

瘦边似我腰全沈,白处怜渠鬓亦潘。

惟有竹君同所好,岂容蝶使戏其间。

调羹莫作儿童语,老眼相看在岁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偷得湖斋半日闲,有梅此地即孤山。
瘦边似我腰全沈,白处怜渠鬓亦潘。
惟有竹君同所好,岂容蝶使戏其间。
调羹莫作儿童语,老眼相看在岁寒。

白话文翻译:

我在湖边的书斋偷得半日的闲暇,
此地有梅花,宛如孤山一般。
我瘦弱的身影仿佛与这梅花相映,
白色的花瓣令人怜惜,像我白发的鬓边。
唯有竹子与我分享这份喜好,
怎能让蝴蝶在花间嬉戏呢?
调羹可别用来当儿童的玩具,
我们老眼相看,正值寒冬。

注释:

  • 偷得:得到了,获得。
  • 湖斋:位于湖边的书斋,表示清静的环境。
  • 孤山:指孤立的山,象征清高与独立。
  • 瘦边:形容自己瘦弱的身材。
  • 白处:指白色的梅花。
  • 调羹:原指盛汤的勺子,这里引申为与生活琐事无关的玩物。
  • 儿童语:指幼稚的话语,这里指不应以玩乐的心态对待。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用以表达诗人的志向与情操。
  • :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和傲骨,常与梅花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潘牥一生追求简朴,崇尚自然,常在诗中流露出对孤独和高洁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一个闲适的午后,诗人享受着湖边的宁静,感受着梅花的孤傲与竹子的清高,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梅花》是潘牥的一首极具情感和意境的诗作。诗中,作者在湖边的书斋中,偷得半日悠闲,借梅花的独立与清高,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孤傲和淡泊。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梅花与孤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雅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接着,作者以“瘦边似我腰全沈”自嘲,表现出对自身形象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感慨。同时,白梅的清丽与作者的白发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层次。接下来的“惟有竹君同所好”则表达了与竹子相知相惜的情感,竹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作者心灵的寄托。

最后,诗人以“调羹莫作儿童语”结束,意在提醒人们要严肃对待生活,而不是沉迷于玩乐之中。这种严谨的态度与诗的整体情感基调相辅相成,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偷得湖斋半日闲:我在湖边的书斋中偷得半日的闲暇。
  2. 有梅此地即孤山:在这里有梅花,正如孤山一般独立。
  3. 瘦边似我腰全沈:我瘦弱的身影与梅花相映,仿佛也沉入其中。
  4. 白处怜渠鬓亦潘:白花让我怜惜,像我白发的鬓边。
  5. 惟有竹君同所好:唯有竹子与我分享这份喜好。
  6. 岂容蝶使戏其间:怎能让蝴蝶在花间嬉戏呢?
  7. 调羹莫作儿童语:调羹可别用来当儿童的玩具。
  8. 老眼相看在岁寒:我们老眼相看,正值寒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孤山,表现出孤独与清高。
  • 对仗: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如“白处怜渠鬓亦潘”。
  • 拟人:竹子被赋予“同所好”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与竹子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在艰苦的岁寒中,诗人以梅花和竹子为友,寻找心灵的慰藉,体现出一种独立而坚定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与孤独。
  • :象征清高与坚韧的品格。
  • 湖斋:隐喻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偷得湖斋半日闲”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偷得了梅花
    • B. 诗人在湖边享受宁静
    • C. 诗人与儿童一起玩耍
  2. “白处怜渠鬓亦潘”中的“潘”指的是:

    • A. 诗人的名字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孩子
  3. 诗中提到的“调羹”用来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琐事
    • B. 儿童玩具
    • C.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落》:李清照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潘牥的《梅花》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梅花为主题,但潘牥更注重于孤独与自省,而王安石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的详细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