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时间: 2024-12-29 03:18:14

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氅蒲团养粹和,
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
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
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
只恐新罗鹞子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的修行生活,使用了许多佛教和道教的意象。诗人提到“鹤氅”和“蒲团”,象征着简朴的修行环境;“冥心十地六波罗”意指专注于内心的沉静与超脱。“宦情”指官场的浮华,与“庵摩勒”的清净形成对比;“佛行”则表明修行的高尚。“海裹泥牛”是指世事繁杂,但仍能找到一丝幽默;“庵前石镜”则意味着自我反省,不用再去打磨。“拟询一句合头语”表现了对智慧的渴望,但又担心被世俗的事物打扰。

注释:

  • 鹤氅:一种长袍,通常由白鹤羽毛制成,象征高洁。
  • 蒲团:用于坐禅的垫子,常与佛教修行相关。
  • 波罗:指的是佛教的境界或境地。
  • 宦情:指官场的情感和争斗。
  • 庵摩勒:可能指修行的地方或高僧。
  • 窣堵波:佛教中一种境界的象征。
  • 泥牛:泥制的牛,暗指世间的虚幻与不真实。
  • 石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真实。
  • 新罗鹞子:可能指外来的干扰或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佛教和道教的深入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修行时期,诗人在思考人生的真谛,表现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修行意象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安宁与超脱的渴望。首联“鹤氅蒲团养粹和”,直接引入了修行的环境,给人以清幽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庵堂中。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修炼与外在浮华之间的矛盾。诗人在表达对世俗官场的审视时,将其比作“庵摩勒”,引发读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中间的句子“海裹泥牛端解笑”,带有一丝幽默感,似乎在告诫人们在复杂的现实中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后两句则是对智慧的求索,但同时又流露出对外界干扰的担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清淡的语言、深邃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将修行的哲学与人生的智慧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氅蒲团养粹和:描绘了修行的环境,鹤氅和蒲团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 冥心十地六波罗:强调了内心的专注与超脱。
  • 宦情微似庵摩勒:对官场的浮华感到厌倦,与修行的清净形成鲜明对比。
  • 佛行高於窣堵波:强调修行的高尚与追求。
  • 海裹泥牛端解笑:在复杂世事中保持幽默感。
  • 庵前石镜不须磨: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 拟询一句合头语:对智慧的渴望。
  • 只恐新罗鹞子过:担忧外界的干扰与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场比作“庵摩勒”,突出其浮华。
  • 对仗:如“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鹤氅:象征高洁、超脱的生活。
  • 蒲团:修行的象征,代表内心的沉静。
  • 泥牛:象征世事的虚幻与无常。
  • 石镜:象征自我反省与真实的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鹤氅”和“蒲团”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繁华
    • B. 修行的环境
    • C. 官场的权利
  2. 诗中提到的“新罗鹞子”代表什么?

    • A. 外来的干扰
    • B. 内心的安宁
    • C. 修行的境界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现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但葛立方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 《中文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