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令
重阳又早一年期。
景物正凄凄。
凭高畅情凝望,
极目彻天涯。
秋日短,
塞天低。
雁南飞。
诗题红叶,
酒泛黄花,
不醉无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已经又到了这一年。此时的景色显得格外凄凉,我凭高处望去,心中情感凝聚,目光远眺,似乎可以看到天边。秋天的日子短暂,天空也显得低沉,南飞的大雁在空中划过。诗中提到红叶和黄花,酒杯中荡漾着酒水,让人感到不醉不归的豪情。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 凄凄:形容景色荒凉、凄凉的样子。
- 凭高:指站在高处,俯视周围的景物。
- 极目:极目远望,视线所及之处。
- 塞天:形容天空被雁群遮住,显得低沉。
- 南飞:指雁群往南方迁徙。
- 红叶、黄花:指秋天的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不醉无归:表达了酩酊之后才肯回家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丹桂,元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诉衷情令”写于重阳节前后,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重阳节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的“重阳又早一年期”便设定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岁月匆匆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景物正凄凄”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站在高处,诗人目视远方,似乎想要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广袤的自然中。
“秋日短,塞天低,雁南飞”这几句,将季节的短暂和大雁迁徙的景象结合在一起,暗示了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最后提到的“红叶”和“黄花”,不仅增添了秋的色彩,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词通过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情感深邃而真挚。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又早一年期:时间在流逝,重阳节又来临,表达了岁月的快速。
- 景物正凄凄: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凭高畅情凝望:站在高处,放眼四方,感情得以释放。
- 极目彻天涯:目光远眺,似乎能够看到无尽的远方,体现了诗人的思绪。
- 秋日短,塞天低:秋天的日子短暂,天空又显得低沉,暗示人的无奈。
- 雁南飞:大雁飞往南方,象征着离别与迁徙。
- 诗题红叶,酒泛黄花:提到秋天的红叶和酒中漂浮的黄花,增添了节日气氛。
- 不醉无归:表达了对饮酒欢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景色更为生动。
- 对仗:词句构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秋天萧瑟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着团聚与思念。
- 雁南飞:象征离别与迁徙。
- 红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凋零。
- 黄花:象征丰收与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特点是什么? A. 赏花
B. 登高
C. 祭祖
D. 迎春 -
“不醉无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生命的短暂
B. 友情的珍贵
C. 酒中的欢聚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王丹桂的《诉衷情令》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的感慨,但王丹桂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离别,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元曲四大家》
- 《中国古典词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