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寄怀闺友》

时间: 2024-09-19 20:47:41

怀人天气早秋时。

离恨两心知。

惺忪倚枕无语,肠百转。

梦偏迟。

门以外,水之涯,望如痴。

秋灯一点,秋雨三更,无限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寄怀闺友
作者: 邓瑜 〔清代〕

怀人天气早秋时。
离恨两心知。
惺忪倚枕无语,
肠百转。
梦偏迟。
门以外,水之涯,
望如痴。
秋灯一点,
秋雨三更,
无限相思。

白话文翻译:

在早秋的时节,我思念着你。
这份离愁,彼此心中都明白。
我惺忪地倚靠在枕头上,无言以对,
心中情绪如百转千回。
梦境却总是来得迟缓。
门外,水边的尽头,
我望着远方,恍惚如痴。
秋夜的灯光微弱,
三更的秋雨淅沥,
我对你的思念无边无际。

注释:

  • 早秋: 指的是初秋时节,天气渐凉,象征着离别的愁苦。
  • 离恨: 分离与怨恨,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忧伤。
  • 惺忪: 指睡眼朦胧,形容诗人在思念中难以入眠。
  • 肠百转: 形容内心情感复杂、纠结。
  • 水之涯: 水的边际,象征着遥远和离别的距离。
  • 秋灯: 秋天的灯光,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秋雨三更: 三更指夜深时分,秋雨的声音使得思念更加浓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瑜,清代女诗人,以才情和诗作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展现出细腻的心思和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早秋的时节写就,诗人在面对季节更迭、离别情绪时,寄情于自然景象,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闺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邓瑜的《诉衷情 寄怀闺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思念。全诗以“早秋”为背景,借助初秋的气候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怀人天气早秋时”便设定了情感的基调,使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冷清和内心的惆怅。

“离恨两心知”一句,强调了彼此心中都明白这份离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而“惺忪倚枕无语,肠百转”则描绘了诗人深夜辗转反侧的情景,生动地传达出她对友人的思念之苦。尤其是“梦偏迟”更是巧妙地表现了思念的无奈与焦急。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视线投向门外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孤寂。“水之涯,望如痴”形象地描绘了她对远方的眺望,恍惚间似乎将自己的思绪投射到水的尽头,显得既迷茫又痴情。最后的“秋灯一点,秋雨三更,无限相思”将思念推向高潮,秋夜的灯光和细雨交织成一种愁苦的氛围,使人感受到那种无尽的相思之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深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怀人天气早秋时: 诗人在早秋时节感到思念,设定了情感背景。
  2. 离恨两心知: 表达了两人心知肚明的离愁,情感深沉。
  3. 惺忪倚枕无语: 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4. 肠百转: 强调内心的复杂情感。
  5. 梦偏迟: 表示对友人的思念让梦境也变得遥远。
  6. 门以外,水之涯: 寓意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
  7. 望如痴: 表现出诗人痴迷的神态。
  8. 秋灯一点,秋雨三更: 细腻描绘秋夜的孤寂氛围,强调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水之涯”比喻思念的遥远和无尽。
  • 拟人: “秋灯一点”赋予灯光以情感,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对仗: “秋灯一点,秋雨三更”构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离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早秋: 象征着离别和思念,预示着情感的寒冷。
  • 水之涯: 代表着远方和无尽的思念。
  • 秋灯: 代表孤独,营造出诗人的思念氛围。
  • 秋雨: 象征着愁苦与思念,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离恨两心知”中“离恨”意指什么?

    • A. 分离的愁苦
    • B. 快乐的相聚
    • C. 无尽的思念
    • D. 友情的祝福
  2. 填空题: 诗中“惺忪倚枕无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思念而_____

  3. 判断题: 诗中的“秋灯一点,秋雨三更”的意象是表达快乐的情感。(对/错)

答案:

  1. A
  2. 难以入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与感伤,与邓瑜的作品在情感上有共鸣,但李清照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直接感受,而邓瑜则在友谊中流露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邓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