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风香篆吐长丝,收架凝尘不下帷。
鸟雀声和晴日暖,午窗扪虱坐多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午后,香气在无风的环境中缓缓飘散,像细长的丝线一样。书架上积满了灰尘,窗帘并没有拉开。鸟儿的鸣叫声与温暖的阳光交融在一起,我在窗边悠闲地抓虱子,坐了很长时间。
注释:
- 无风:没有风。指环境宁静。
- 香篆:香气的形态,这里指香气的飘散。
- 吐长丝:像丝线一样飘散。形容香气缠绕而出。
- 收架凝尘:书架上积满了灰尘,说明长时间未被打理。
- 不下帷:窗帘没有拉开,暗示着一种封闭的状态。
- 鸟雀声:鸟儿的叫声,带来生机。
- 和:和谐,指声音和环境的融合。
- 扪虱:抓虱子,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坐多时:坐了很长时间,表现出一种安逸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和农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趣盎然著称,常常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放下庵即事三绝》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宁静午后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的午后场景,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无风香篆吐长丝,收架凝尘不下帷”以视觉与嗅觉结合,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无风的状态使得香气以细长的丝线形式缓缓释放,而书架上积满的灰尘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宁静。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求。
接下来的两句“鸟雀声和晴日暖,午窗扪虱坐多时”则将视角转向自然与生物,鸟儿的鸣叫声和温暖的阳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景象。而“扪虱”这一动作则显得轻松自在,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世俗的放下。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安逸的生活场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风香篆吐长丝: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环境,香气在空气中缠绕,给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感觉。
- 收架凝尘不下帷:书架上积满灰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窗帘没有拉开,保持了一种封闭与静谧。
- 鸟雀声和晴日暖:鸟儿的鸣叫和温暖的阳光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和谐。
- 午窗扪虱坐多时:悠闲地抓虱子,表达了一种安逸与自得其乐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香气“吐长丝”,用细丝形容香气的飘散,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鸟雀的声和与自然的温暖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篆:象征着美好、恬静的生活气息。
- 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时间的流逝。
- 鸟雀: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午窗:暗示着安逸的生活状态和悠闲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篆吐长丝”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嘈杂
- B. 宁静
- C. 冷清
- D. 热闹
-
诗人“扪虱”这一动作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悠闲
- C. 紧张
- D. 无聊
-
诗中提到的“收架凝尘”表达了什么?
- A. 繁忙
- B. 宁静与时间的流逝
- C. 活力
- D. 杂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安静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放下庵即事三绝》在意境上形成对比。
- 《山中问答》: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放下庵即事三绝》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