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涧上松送致远入官》
时间: 2025-01-01 14:1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青涧上松,廖廖涧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
偃植虽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与百雪,偶立众芳侧。
众芳岂不好,岁晏扫无迹。
广厦罩群木,万牛挽山泽。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国。
草木岂有情,亦复念离析。
君看此翠柏,错莫无颜色。
孤阴愁月夜,独籁怨风夕。
苍官何当归,相望长相忆。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松树在涧上生长,涧底的柏树则显得稀疏。
松树在山巅上曾经与云雾相伴,而柏树则依偎着幽静的岩石。
虽然两者的生长姿态不同,但却各自有着独特的香气。
经历千霜百雪,它们偶然地在众多花草的旁边伫立。
这些花草难道不好吗?只是到年末时,却已扫去无痕。
高大的房屋笼罩着群木,成群的牛在山泽中耕作。
松木可以为人所用,爬升入王国的建设中。
草木难道没有情感吗?也在念念离别。
你看那翠绿的柏树,怎会没有它的颜色呢?
孤独的阴影在月夜中忧愁,独自的声音在风中哀怨。
苍白的官人何时归来,相望之间长久思念。
注释
- 青青:形容松树的青翠色泽。
- 涧:山间的溪流或小河。
- 廖廖:稀疏、稀少。
- 偃植:指植物的生长姿态。
- 臭味:这里指香气,特别是植物的气味。
- 岁晏:年末,岁终。
- 广厦:宽阔的房屋。
- 苍官:指身居高位的人,或是身处他乡的游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松树和柏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常被古人用作志向高远的象征。松柏在寒冷的冬季仍能青翠常春,寓意着坚贞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澄江,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松柏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或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青涧上松送致远入官》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诗作。诗中优美的意象,将松树与柏树的相对特性勾勒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松柏的描写,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尤其是“孤阴愁月夜,独籁怨风夕”两句,情感愈发浓烈,表达了孤独与惆怅的心境。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突显出松柏的不同特性与共同的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青涧上松: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展现其生机勃勃。
- 廖廖涧底柏:与松树形成对比,柏树显得稀疏。
- 松森上曾云:松树在高处,与云相伴。
- 柏局抱幽石:柏树依偎在幽静的石头旁。
- 偃植虽不同:生长姿态各异。
- 臭味乃相得:各有独特的香气。
- 千霜与百雪:经历风霜雪雨,依然挺立。
- 偶立众芳侧:与花草并肩而立。
- 众芳岂不好:花草同样美丽。
- 岁晏扫无迹:年末时却无痕迹。
- 广厦罩群木:房屋笼罩着树木。
- 万牛挽山泽:牛在山泽中耕作。
- 松材可世用:松木可供人利用。
- 草木岂有情:草木虽无情感。
- 君看此翠柏:呼唤友人关注。
- 错莫无颜色:翠柏依然青翠。
- 孤阴愁月夜:月夜中的孤独感。
- 独籁怨风夕:风中传递的哀怨。
- 苍官何当归:对友人的思念。
- 相望长相忆:长久地思念与期盼。
-
修辞手法: 使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松与柏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生命力;通过“孤阴”和“怨风”,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借助松柏的形象传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离别与孤独。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着坚韧、执着。
- 柏树:代表着宁静、深沉。
- 涧水:寓意生命的流淌与不息。
- 月夜: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青涧上松”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松树的生长环境
- B. 松树的香气
- C. 松树的颜色
-
“孤阴愁月夜”中“孤阴”指的是什么?
- A. 松树
- B. 柏树
- C. 夜晚的阴影
-
诗中体现了对哪种情感的思考?
- A. 爱情
- B. 友情
-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美,而范成大的作品则更强调植物的坚韧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