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臙脂井》

时间: 2025-01-01 11:29:50

腰支旅拒更神游,桃叶山前水自流。

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臙脂井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腰支旅拒更神游,
桃叶山前水自流。
三十六书都莫恨,
烦将歌舞过扬州。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我在旅途中身心疲惫,却又感到神游于桃叶山前,眼前的流水潺潺。即使经历了三十六种书籍的纷扰,也不必憎恨这些烦恼,何妨在扬州尽情享受歌舞的乐趣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腰支:旅途中的疲惫感。
  • 桃叶山:指山水的美景,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 三十六书:可能指古代的经典书籍,象征着知识和学问。
  • 扬州:以繁华的歌舞文化著称的城市,代表着欢乐和享乐。

典故解析:

  • 扬州:历史上以其繁华的商业和文化著称,尤其是歌舞表演,诗人提到扬州,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为,号仲明,江苏常熟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战乱之时,借用桃叶山和扬州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扰的释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开头“腰支旅拒更神游”,描绘了诗人身心的疲惫与向往。旅途的劳累让人渴望逃离现实,进入一种理想的境界。而“桃叶山前水自流”则描绘了一幅如画的自然景象,流水的潺潺声与桃叶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提到“三十六书”,似乎是对学问的反思,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反而感到困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的无奈与怀疑。最后一联“烦将歌舞过扬州”,将焦点转向扬州这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表明诗人希望通过歌舞来释放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腰支旅拒更神游”:旅途的疲惫使得身体感到不适,但心灵却渴望在精神上游历。
  2. “桃叶山前水自流”: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桃叶则代表春天的生机。
  3. “三十六书都莫恨”:对知识的无奈,表明即使掌握了众多书籍,内心依然感到困扰。
  4. “烦将歌舞过扬州”:以歌舞来消解生活的烦恼,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的疲惫比作身体的负担,心灵的游历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反思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叶:象征春天与生机。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转。
  • 扬州:代表着繁华与欢乐,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叶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落叶
    C. 冬天的寒冷

  2. “三十六书”指的是?
    A. 诗人的烦恼
    B. 经典知识
    C. 旅途的风景

  3.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消解生活中的烦恼?
    A. 读书
    B. 歌舞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臙脂井》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均描写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两者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范成大更注重对现实困扰的反思,而苏轼则流露出更为豁达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