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五日西郊口占》

时间: 2025-01-16 22:27:35

晴日西郊按物华,东风寒峭帽檐斜。

江梅已辨调羹事,交割春光与杏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晴日西郊按物华,
东风寒峭帽檐斜。
江梅已辨调羹事,
交割春光与杏花。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西郊,春天的气息渐渐显露;
东风虽然寒冷,却让帽檐微微倾斜。
江边的梅花已经开始显露出春天的气息,
春光正与杏花交相辉映。

注释

字词注释

  • 物华:指自然界的美好景色。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常常代表春风带来的温暖。
  • 冷峭:寒冷而锐利。
  • 调羹事:调羹指盛汤的勺子,暗指春天的美好滋味。
  • 交割:比喻春光与花朵的相互交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江梅与杏花,常用于描写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其诗风华丽而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二月,恰逢春天来临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人周端臣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二月春天的初现与自然美的和谐。首句“晴日西郊按物华”以晴朗的天气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西郊自然的美好正如诗人所按下的“物华”一般,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东风寒峭帽檐斜”则是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微寒,寒风虽冷,却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体现出春天的复杂性和微妙的变化。

“江梅已辨调羹事”一语,梅花在春天中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调羹”一词巧妙地引入了春天的滋味,暗示了春天的丰盈与美好。而最后一句“交割春光与杏花”则把春天的光辉与花朵的盛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令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日西郊按物华:描绘出晴朗的日子,西郊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 东风寒峭帽檐斜:寒冷的东风虽刺骨,但又是春天的象征,帽檐微斜暗示着春的来临。
  3. 江梅已辨调羹事:江边的梅花已经开出,暗示着春的滋味与生命的开始。
  4. 交割春光与杏花:春光与杏花的交融,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丰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与花朵的交融比喻为“交割”,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晴日西郊”与“东风寒峭”,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日:象征明朗和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江梅: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杏花: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夏天
  2. “江梅已辨调羹事”中的“调羹”指的是什么?

    • A. 盛汤的勺子
    • B. 食物
    • C. 颜色
    • D. 风景

答案

  1. B. 春天
  2. A. 盛汤的勺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周端臣的描写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看到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的不同风格,周端臣更注重细腻的春天气息,而王之涣则着重于壮阔的山河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