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九 刘子翚 〔宋代〕 河汉如云扫泬寥,登东寒铁响清宵。竹窗惊破高人梦,门外骎骎万马朝。
白话文翻译:
银河像云一样扫过空旷的天空,东边的寒铁在清冷的夜晚发出响声。竹窗外的声音惊破了高人的梦境,门外仿佛有万马奔腾的朝拜声。
注释:
- 河汉:银河。
- 泬寥:空旷的样子。
- 寒铁:指金属制品,这里可能指钟或铃。
- 清宵:清冷的夜晚。
- 竹窗:用竹子做的窗户。
- 骎骎:形容马奔跑的声音。
- 万马朝:形容声音宏大,如同万马奔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汴京的一个夜晚,听到银河般的云彩和寒铁的声音,以及竹窗外传来的万马奔腾般的声响,惊破了他的梦境。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宁静与喧嚣。银河如云扫过空旷的天空,寒铁在清宵中响动,这些自然的声音与竹窗外仿佛万马奔腾的声响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惊破高人梦”一句,巧妙地将个人的梦境与外界的喧嚣联系起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汉如云扫泬寥”:银河像云一样扫过空旷的天空,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广阔。
- “登东寒铁响清宵”:东边的寒铁在清冷的夜晚发出响声,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
- “竹窗惊破高人梦”:竹窗外的声音惊破了高人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突如其来的声响的惊讶。
- “门外骎骎万马朝”:门外仿佛有万马奔腾的朝拜声,形象地描绘了声响的宏大与震撼。
修辞手法:
- 比喻:“河汉如云”将银河比作云彩,形象生动。
- 拟人:“扫泬寥”赋予银河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登东寒铁响清宵”与“门外骎骎万马朝”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声响和外界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梦境被打扰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河汉:象征着宁静与广阔。
- 寒铁:象征着夜晚的寂静与神秘。
- 竹窗:象征着个人的私密空间。
- 万马朝: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河流 C. 云彩 D. 天空
- “登东寒铁响清宵”中的“寒铁”可能指的是什么? A. 钟 B. 铃 C. 金属制品 D. 铁器
- 诗中的“万马朝”形容的是什么? A. 真实的马群 B. 声音宏大 C. 朝拜 D. 战争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猎场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九》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声响,但前者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受,后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