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
时间: 2025-01-19 20:1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闻声尽是缁帷客,见色无非古市槐。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
白话文翻译: 孔子家族的辉煌已化作尘埃,但其学说的渊源却自有其来历。在美好的时刻,内心深邃如谷;严厉的言辞传播时,声如雷霆。听闻其声的,尽是身着黑衣的学者;所见之景,无非是古老的市集和槐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文公迷失在圣人的门户之中,不知那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已有人掌握。
注释:
- 孔林:指孔子家族。
- 黄玉:比喻孔子家族的辉煌。
- 飞埃:比喻辉煌已成过去。
- 渊源:指孔子学说的根源。
- 具体好时:指在特定的美好时刻。
- 心似谷:形容内心深邃。
- 厉辞:严厉的言辞。
- 口如雷:形容言辞有力。
- 缁帷客:指学者,因古代学者常穿黑衣。
- 古市槐:指古老的市集和槐树,象征传统。
- 文公:指文人或学者。
- 圣户:指圣人的学问。
- 灵钥:比喻开启智慧的钥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诗多表现对儒家学说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此诗通过对孔子家族和儒家学说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学问传承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儒家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后,感慨于其深远影响和传承的重要性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家族辉煌已逝但学说渊源深远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学问传承的思考。诗中“孔林黄玉化飞埃”一句,既展现了孔子家族的辉煌已成过去,又暗示了其学说的永恒价值。“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则形象地描绘了学问传承的深远影响和言辞的力量。最后两句“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则提出了对学问传承的新思考,即虽然有人迷失在传统之中,但也有人掌握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孔林黄玉化飞埃:孔子家族的辉煌已化作尘埃,但学说的渊源依然存在。
- 一派渊源有自来:指孔子学说的根源自有其来历。
- 具体好时心似谷:在特定的美好时刻,内心深邃如谷。
- 厉辞传处口如雷:严厉的言辞传播时,声如雷霆。
- 闻声尽是缁帷客:听闻其声的,尽是身着黑衣的学者。
- 见色无非古市槐:所见之景,无非是古老的市集和槐树。
- 却讶文公迷圣户:令人惊讶的是,文公迷失在圣人的门户之中。
- 不知灵钥有人开:不知那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已有人掌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谷”、“口如雷”等,形象地描绘了内心深邃和言辞有力。
- 拟人:如“孔林黄玉化飞埃”,将孔子家族的辉煌拟人化为化作尘埃。
- 对仗:如“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家族和儒家学说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学问传承的思考。诗中既展现了孔子家族的辉煌已成过去,又暗示了其学说的永恒价值。同时,诗中也提出了对学问传承的新思考,即虽然有人迷失在传统之中,但也有人掌握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意象分析:
- 孔林黄玉:比喻孔子家族的辉煌。
- 飞埃:比喻辉煌已成过去。
- 渊源:指孔子学说的根源。
- 谷:比喻内心深邃。
- 雷:比喻言辞有力。
- 缁帷客:指学者,因古代学者常穿黑衣。
- 古市槐:指古老的市集和槐树,象征传统。
- 圣户:指圣人的学问。
- 灵钥:比喻开启智慧的钥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孔林黄玉化飞埃”一句,比喻了什么? A. 孔子家族的辉煌已成过去 B. 孔子家族的辉煌依然存在 C. 孔子学说的深远影响 D. 孔子学说的永恒价值
-
诗中“具体好时心似谷”一句,形容了什么? A. 内心浅薄 B. 内心深邃 C. 言辞有力 D. 学问渊博
-
诗中“厉辞传处口如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却讶文公迷圣户”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文公对圣人的学问有深刻理解 B. 文公迷失在圣人的门户之中 C. 文公掌握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D. 文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答案:
- A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
- 《孟子》:孟子的著作,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
诗词对比:
-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本诗中的“具体好时心似谷”都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和内心的深邃。
- 《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与本诗中的“厉辞传处口如雷”都强调了言辞的力量和学问的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论语》
- 《孟子》
- 《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