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令》

时间: 2025-01-04 10:27:17

粉绡轻试,绿裙微褪,吴姬娇小。

一点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怀抱。

玉脸窥人舒浅笑。

寄此情天渺。

酒醒罗浮角声寒,正月挂、南枝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春令
高观国 〔宋代〕

粉绡轻试,绿裙微褪,吴姬娇小。
一点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怀抱。
玉脸窥人舒浅笑。
寄此情天渺。
酒醒罗浮角声寒,正月挂南枝晓。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轻轻试探,绿裙子也稍稍褪色,吴地的美姬娇小玲珑。
一丝清香沁入心扉,便让我心中充满了春的情怀。
那美丽的脸庞偷眼看人,露出浅浅的微笑。
将这份情感寄托于遥远的天空。
酒醒时听到罗浮山传来的悠扬寒声,正值正月,南枝上挂着清晨的曙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粉绡:轻薄的绸缎,通常用来做衣服。
  • 绿裙:指绿色的裙子,象征青春。
  • 吴姬:吴地的女子,通常指美丽的女子。
  • 清香:淡雅的香气。
  • 芳魂:芳香的灵魂,借指美好的情感。
  • 玉脸:美丽的面容。
  • 罗浮角声:指罗浮山上发出的角声,通常是清冷的声音。
  • 南枝:指南方的树枝。

典故解析:
“罗浮”指的是罗浮山,山被视为隐士聚居的地方,常与清雅、高远的意象相结合。正月则是指农历新年,象征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期,以其细腻的观察和优美的描写著称。其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留春令》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留春令》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充满了春日的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柔和与温暖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描绘了吴地的女子,轻薄的粉绡和微褪的绿裙,展现了她的娇小与柔美。这一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也传递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接着,诗人用“一点清香著芳魂”来形容春天的气息,这种清香不仅仅是空气中的香味,更是融入了诗人的灵魂,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春日情怀。玉脸的微笑则让人感觉亲切而温暖,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互动。

最后,诗人通过“酒醒罗浮角声寒”向读者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正月的清晨冷峻而宁静,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过往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粉绡轻试,绿裙微褪,吴姬娇小。
    • 描述女子的衣着与姿态,展现其娇小可爱,表现出春天的温柔与柔美。
  2. 一点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怀抱。
    • 清香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情怀,情感的升华与自然的结合。
  3. 玉脸窥人舒浅笑。
    • 细腻的描绘女子的面容与微笑,传递亲近感。
  4. 寄此情天渺。
    • 将情感寄托于遥远的天空,表达一种无奈与渴望。
  5. 酒醒罗浮角声寒,正月挂南枝晓。
    • 酒醒后的清冷感,结合时节,展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春天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清香著芳魂”来表达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与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粉绡轻试,绿裙微褪”,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形成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无常之间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绡:象征着青春与柔美。
  • 清香:代表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美好。
  • 玉脸:象征美丽与温柔。
  • 酒醒:暗示着清醒后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留春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观国
    C. 杜甫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吴姬”指的是?
    A. 一位神女
    B. 吴地的美女
    C. 诗人的恋人
    D. 一位歌唱家

  3. “酒醒罗浮角声寒”中“角声”指的是什么?
    A. 角乐器的声音
    B. 冷风的声音
    C. 河流的声音
    D. 鸟鸣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如梦令》 by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对比高观国的《留春令》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春天的描写上各有千秋。高观国侧重于细腻的人物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而李清照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留春令》的诗意和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