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赋轿)》
时间: 2025-01-19 19: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街行(赋轿)
作者: 高观国〔宋代〕
藤筠巧织花纹细。
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
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
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
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族花枝,
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
扶下人微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里踏青的情景。她身穿细致的织花裙子,走路轻盈如流水。在初晴的青陌上,她有些嫌弃湿漉漉的鸳鸯鞋。她希望有人来送她,走在花间时要停下来欣赏,刚走过的地方香风阵阵。她的裙子挂在帘子下,不愿意把窗子关上。红白相间的花枝,正好符合寻春的意趣。归来的时候天色已晚,轻纱笼罩着小道,扶着醉意微醺的人慢慢归去。
注释
- 藤筠:指用藤和竹子编织而成的物品,这里指裙子。
- 双履:指成对的鞋子,尤其是指样式华丽的鞋。
- 逢花须住:形容在花间游玩时要停下来欣赏。
- 裙儿挂在帘儿底:暗示裙子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情景。
- 纱笼:轻薄的帘子或罩子,用以遮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咏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生活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观,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御街行(赋轿)》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踏青场景,正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御街行(赋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踏青的情景,表达出一种轻盈愉悦的生活态度。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服饰与春天的花卉,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诗句中的“藤筠巧织花纹细”展现了女子精致的装扮,而“踏青陌上雨初晴”则描绘了春日刚刚雨过天晴的美好时光,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此外,诗中描写的“裙儿挂在帘儿底”与“红红白白族花枝”不仅展现了女子的优雅风姿,也渗透出一种春日的温暖与希望。整首诗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淡淡的醉意,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藤筠巧织花纹细:描绘女子裙子精致的花纹。
- 称稳步如流水:形容她走路轻盈自然。
- 踏青陌上雨初晴:描绘春天刚下过雨的青色小路。
- 嫌怕湿文鸳双履:她有些不喜欢湿润的鞋子。
-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希望有人陪伴,在花前停留观赏。
- 才过处香风起:经过的地方香气四溢。
- 裙儿挂在帘儿底:裙子悬挂在窗帘下,增添了闲适的气氛。
- 更不把窗儿闭:不愿意关闭窗户,以享受春天的气息。
- 红红白白族花枝:花枝的颜色鲜艳,正合春意。
- 恰称得寻春芳意:正好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
-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傍晚时分,轻纱笼罩着归途。
- 扶下人微醉:扶着微醉的朋友,体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步如流水”将走路的轻盈与流水相提并论。
- 拟人:花间的香风仿佛有生命般,给予了女子一种愉悦的体验。
- 对仗:如“红红白白”,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女子春日踏青的情景,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筠:象征着细腻美丽的生活。
- 鸳双履:象征着爱情与依偎。
- 花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纱笼:象征着温柔的保护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藤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竹子和藤条编织的物品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料
-
“踏青陌上雨初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雪天
- B. 晴天
- C. 刚下过雨的春天
- D. 夏天的黄昏
-
诗中提到的“鸳双履”象征什么?
- A. 单身
- B. 依偎与爱情
- C. 旅行
- D. 感伤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高观国的《御街行(赋轿)》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关注春天和女性的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高观国的诗则更侧重于春日的欢愉与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