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耕去秋临安归途见过于玉山智门寺之作》

时间: 2025-01-01 12:42:42

不但乘舟亦跨鞍,道长无地问平安。

相逢只谩分襟速,既别方知聚首难。

海内忘形今有几,天隅独在若为宽。

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耕去秋临安归途见过于玉山智门寺之作

不但乘舟亦跨鞍,道长无地问平安。 相逢只谩分襟速,既别方知聚首难。 海内忘形今有几,天隅独在若为宽。 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

白话文翻译

不仅乘船也骑马,路途遥远无处问平安。 相逢只是匆匆分别,离别后才知相聚之难。 海内能忘形的朋友现在有几个,天涯独处如何能宽心。 夜晚经过林中寺庙仿佛昨日,诗篇读来却像是隔了一年。

注释

  • 跨鞍:骑马。
  • 道长无地问平安:路途遥远,无法询问对方是否平安。
  • 分襟速:匆匆分别。
  • 海内忘形:指忘却身份地位的朋友。
  • 天隅独在:指在天涯一角独自一人。
  • 夜过林寺犹前日:夜晚经过寺庙的情景仿佛昨日。
  • 诗到还成隔岁看:读诗时感觉像是隔了一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在临安归途中经过玉山智门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情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诗中“不但乘舟亦跨鞍”展现了旅途的艰辛,“道长无地问平安”则透露出对友人安危的关切。后两句“相逢只谩分襟速,既别方知聚首难”深刻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奈和思念。结尾的“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则通过时间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但乘舟亦跨鞍:诗人不仅乘船,还骑马,形容旅途的艰辛。
  2. 道长无地问平安:路途遥远,无法询问友人是否平安。
  3. 相逢只谩分襟速:相逢只是匆匆分别。
  4. 既别方知聚首难:离别后才知相聚之难。
  5. 海内忘形今有几:海内能忘却身份地位的朋友现在有几个。
  6. 天隅独在若为宽:在天涯一角独自一人,如何能宽心。
  7. 夜过林寺犹前日:夜晚经过寺庙的情景仿佛昨日。
  8. 诗到还成隔岁看:读诗时感觉像是隔了一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夜过林寺犹前日”与“诗到还成隔岁看”的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
  • 象征:“海内忘形”象征着真正的友情,“天隅独在”象征着孤独。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乘舟跨鞍:旅途的艰辛。
  • 道长:路途的遥远。
  • 海内忘形:真正的友情。
  • 天隅独在:孤独。
  • 夜过林寺:往昔的回忆。
  • 诗到还成隔岁看: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但乘舟亦跨鞍”形容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旅途的愉快 C. 旅途的风景 D. 旅途的伙伴

  2. “相逢只谩分襟速”表达了什么? A. 相聚的喜悦 B. 离别的无奈 C. 旅途的艰辛 D. 友情的深厚

  3. “诗到还成隔岁看”中的“隔岁”指的是什么? A. 隔了一年 B. 隔了一月 C. 隔了一天 D. 隔了一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过的诗作《临安归途》
  • 姜夔的诗作《临安夜泊》

诗词对比

  • 刘过的诗作《临安归途》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思念和离别的感慨。
  • 姜夔的诗作《临安夜泊》则更多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