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吏部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09:07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

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

有怀虽昼夜,其奈道涂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 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 有怀虽昼夜,其奈道涂长。

白话文翻译:

转动眼睛看着飞翔,多年仍是省郎。 诏令除去应当近在眼前,传播却未到远方。 遥远山脉连接蜀地,滔滔江水接通湘江。 虽日夜有思念,无奈道路漫长。

注释:

  • 捩眼:转动眼睛。
  • 翱翔:飞翔。
  • 经年:多年。
  • 省郎:官名,指尚书省的官员。
  • 诏除:皇帝的诏令除去某事。
  • 迩日:近在眼前。
  • 遐方:远方。
  • 渺渺:遥远的样子。
  • 山连蜀:山脉连接蜀地。
  • 滔滔:水流不断的样子。
  • 水接湘:江水接通湘江。
  • 有怀:有思念。
  • 道涂: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此诗可能是赵蕃在官场中感到不得志,思念远方友人时所作。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官场生涯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诗中“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一句,以山水为媒介,将作者的思念之情与远方友人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同时,“有怀虽昼夜,其奈道涂长”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道路的漫长象征着作者在官场中的艰难跋涉,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作者转动眼睛看着飞翔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自嘲多年仍是省郎,官职未变。
  2. “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诏令应当近在眼前,但传播却未到远方,暗示了官场的迟缓和作者的不满。
  3.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通过描绘远山和江水,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4. “有怀虽昼夜,其奈道涂长。”:日夜思念,但无奈道路漫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中的山水比喻作者的思念之情。
  • 拟人:“捩眼看翱翔”中的“捩眼”赋予了眼睛以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通过山水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渺渺、滔滔、山、水。
  • 详细解释:渺渺和滔滔分别形容山和水的遥远和不断,山连蜀和水接湘则具体指出了山水的位置,增强了意象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远方,这里的山水意象强化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捩眼看翱翔”中的“捩眼”是什么意思? A. 闭眼 B. 转动眼睛 C. 瞪眼
  2.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中的“渺渺”和“滔滔”分别形容什么? A. 山和水 B. 水和山 C. 山和山
  3. 诗中“有怀虽昼夜,其奈道涂长”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 王维《送别》:通过山水意象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赵蕃此诗在表达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送别》与赵蕃此诗在运用山水意象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