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李士良琵琶
声似胡儿弹舌语,
愁如塞月恨边云。
闲人暂听犹眉敛,
可使和蕃公主闻。
白话文翻译
这琵琶的声音就像胡人弹奏时轻快的舌音,
愁苦的情感如同边塞的月亮和那惆怅的云朵。
闲暇的人听了此曲,眉头微微皱起,
这曲调可以让和亲的公主也为之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儿: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常用来指代胡人,具有游牧、弹唱的文化特征。
- 塞月:边疆的月亮,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 和蕃公主:指和亲的公主,常指古代为了和平而嫁给外族的公主。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的“和蕃公主”反映了唐代对外交流的盛况,尤其是和亲政策,展示了边塞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心民生著称,作品涉及爱情、友谊、自然、人生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及对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琵琶这种乐器,常与情感的表达紧密相连。
诗歌鉴赏
《听李士良琵琶》一诗,表现了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其情感表达的共鸣。开篇以“声似胡儿弹舌语”点出琵琶的音色,轻快而富有异域风情,暗示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激动。然而,随即转入“愁如塞月恨边云”,这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悲愁的情绪,犹如在辽阔的边塞之地,月亮的清冷与云朵的缠绵,让人倍感孤独与思念。两种情感的对比,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闲人暂听犹眉敛”,则表现出听众在音乐中所产生的情感波动,音乐可以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最后一句“可使和蕃公主闻”,则是将音乐的美好与高雅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甚至可以打动异国的公主,表现了音乐跨越文化和国界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能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似胡儿弹舌语:琵琶声清亮,宛如胡人弹奏的轻快音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愁如塞月恨边云:愁苦的情感如同边塞的月亮和云朵,象征着孤独与惆怅。
- 闲人暂听犹眉敛:闲暇之人听到此曲,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表明音乐引发了思考或忧愁。
- 可使和蕃公主闻:这段音乐之美,能够让远方的和亲公主听到,体现了音乐的普遍性和感召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琵琶声比作胡儿的弹舌语,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各自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塞月与边云象征孤独与愁苦,进一步深化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琵琶的声音和情感的交织,表现了音乐能够引发的情感波动,传递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不仅是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人类情感共通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和艺术,代表情感的表达。
- 胡儿:代表异域文化,展现音乐的多样性。
- 塞月、边云:象征孤独与思乡,传达深远的情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中原人
- B. 胡人
- C. 南方人
-
诗中“愁如塞月恨边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愁
-
“可使和蕃公主闻”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音乐太难
- B. 音乐动人,可以打动异国的公主
- C. 音乐不重要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听李士良琵琶》与高适的《燕歌行》都涉及边塞文化和情感,但前者侧重于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豪情。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以上是关于《听李士良琵琶》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