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寺荷池》

时间: 2025-01-06 10:04:25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碧水中,秋天的水面显得格外明净,残留的红色莲花已经凋谢了一半。从前的寥落之情,和现在在这个池塘边的景象截然不同。

注释

  • 冷碧:形容水色清冷而碧绿。
  • 新秋水:刚刚进入秋季的水。
  • 残红:指已经凋谢的红色莲花。
  • 半破莲:形容已经凋零的莲花,剩下的一部分。
  • 寥落意:指一种孤寂、凋零的感觉。
  • 池边:指池塘的边缘。

典故解析

诗中“残红”和“半破莲”的意象,反映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流逝。莲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白与高洁,凋零的莲花则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长恨歌》最为人所知。

创作背景

《龙昌寺荷池》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多次游历龙昌寺,感受到秋水和残莲带来的萧瑟情绪,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水和残莲,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状态。诗中“冷碧新秋水”与“残红半破莲”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生命的静谧与清新,后者则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凋零。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尤其是“从来寥落意”一句,表明了他对于人生苦短、岁月无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意象不仅具备视觉的美感,同时也富含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流转。诗的结构简洁,情感深刻,充分体现了白居易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冷碧新秋水:描绘秋天的水清澈而冷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残红半破莲:通过“残红”的意象,表现出莲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3. 从来寥落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暗示着对过往的思考。
  4. 不似此池边:强调当前的景象与过去的情感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秋水”和“残莲”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美与哀。
  • 比喻:水和莲花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消逝。
  • 意象:冷碧的水和残破的莲花,营造了秋天的萧瑟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碧:象征清静与冷淡。
  • 新秋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残红: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半破莲: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冷碧”是指什么?

    • A. 颜色鲜艳的水
    • B. 清冷的水色
    • C. 温暖的阳光
  2. “残红半破莲”中“残红”意指?

    • A. 完整的莲花
    • B. 凋谢的莲花
    • C. 新开的莲花
  3. 整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龙昌寺荷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知和对美的追求。白居易偏向于抒情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